让世界看见“行进中国”,让北京见证“创新中国”。
AI时代,北京正在加速奔跑。纵览北京,支持AI发展的“二十一条”和“伙伴计划”等政策,叠加丰厚的人才储备、活力十足的创业投资、一流的营商环境等因素,让其成为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及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去年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发布的相关榜单显示,北京AI创新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置身北京,AI产业向“新”攀“高”。北京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国家信创产业高地、国际AI原生产业创新高地、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等工作蹄疾步稳,大模型迭代创新应用源源不断。
去年以来,全球大模型不断涌现,“百模大战”如火如荼。在这背后,算力成为各国抢滩AI产业的关键。我国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要面向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有序建设算力设施。
拥有3000P稳定算力的北京亦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由此诞生。
北京亦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行中的算力机柜。人民网记者 王晓啸摄
3000P算力意味着什么?平台工作人员告诉调研采访团,1P相当于每秒1000万亿次的计算速度,3000P算力相当于150万台高性能计算机同时运算,24小时可处理数百亿张图像、上亿人的DNA数据。借助3000P的公共算力,AI企业可以降低训练耗费的时长和成本,提高大模型训练的效率。
北京亦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对机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时刻保证这些算力机柜处于最佳状态。人民网记者 王晓啸摄
训练效率的提升,还有赖于创新AI数据的“炼金术”。在位于北京亦庄的我国首家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不同AI企业的大模型,依靠基地的数据服务,提升自己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能力,从而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难题。基地还通过监管沙盒这一“虚拟空间”,实现了大模型数据的可用、可见、不可得,避免数据泄露、版权纠纷等带来的风险。
在北京人工智能训练基地,调研团实地感受基地生态仓、标注仓、训练仓“三仓一体”的创新设计。人民网记者 王晓啸摄
在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大模型数据供给方、加工服务方、模型训练方在这里携手合作,共同实现模型的训练精调。人民网 李世奇摄
技术创新终将赋能千行百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写入其中。对于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AI创新策源地的北京来说,大模型产品正在众多垂直领域中汩汩涌现。
“过去,面试一位IT运维工程师成本约200元左右;现在,我们基于智渊多智体人机协同运维平台,可以通过在线测评对工程师能力进行实时画像、打标签,基本能代替人工面试和笔试,且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北京亦庄企业神州光大负责人向调研团介绍说,在实际工作中,工程师可以通过与平台交互,获得实时的问题诊断、故障定位、解决方案推荐等关键信息,从而快速响应和解决各类运维挑战。目前,该平台已接入遍布全国的超过12万名工程师。
场景赋能驱动创新应用的不只神州光大。未来,北京亦庄将打造人工智能标杆应用场景10个,集聚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100家。北京也计划在2025年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实现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深度赋能实体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行进”中的北京亦庄。人民网记者 王晓啸摄
当AI站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驱动点上时,乘势而上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正在逐步构建的新发展格局中,奔向辐射全球的创新策源高地。(刘红 崔东 赵竹青 黄盛 申佳平 王晓啸 池梦蕊 董兆瑞 李博 李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