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靠天吃饭”到“可视可控” 向深海进击的“蓝色粮仓”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姚翀 发表时间:2024-05-17 10:33
南方日报  作者:姚翀  2024-05-17
“海威二号”是目前广东已投入使用的最大的海上养殖平台。

从湛江雷州覃斗镇的流沙港码头向深蓝进发12海里后,一个3万立方米的“巨无霸”逐渐浮现在记者眼前。

过去这个月,在厄尔尼诺天气现象的影响下,狂风暴雨时常来袭。风高浪急里,“巨无霸”守护着万条军曹鱼的生长,他们的一呼一吸,被忠实记录着。

从深海传来的养殖数据

巨无霸的名字叫“海威二号”,是目前广东已投入使用的最大的海上养殖平台。“它就像一艘特别大的船,光养殖箱体就有10多米高。”广东移动湛江分公司行业客户经理陈德佩向记者介绍。据悉,3万立方米的“海威二号”上既有军曹鱼的“住所”网箱,也有养殖团队的办公场所。

平日里,即使距离“海威二号”10公里之外,广东海威农业集团董事长助理陆圳详也能在岸上观测到军曹鱼的一举一动。而在距离“海威二号”100多公里外的龙王湾研发基地,专业团队每天都会研究“海威二号”水面上和水下的数据信息,通过这些气象、水文、水质等环境信息,他们更好地把脉养殖网箱平台的整体养殖态势。

“借助科技手段,不仅可以让渔业养殖过程更加科学、准确,还可以记录鱼类的生长过程,通过鱼类全程溯源系统,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陆圳详向记者表示。

他说的这个科技手段,基于进化的5G网络支持。“通过最新的5G网络架构方案,我们在离‘海威二号’最近的岸边架设了5G基站,它的信号能够向深海延伸。”陈德佩说。

正是这张无形的“信号网”托起了深海与陆地之间每日养殖数据的交流跃动。

不断进化的“巨无霸”

“海威二号”是“海威一号”的升级版。“海威一号”启用于2022年4月,是湛江首个深远海养殖平台。它与海边的距离,比“海威二号”要近不少,正是随着5G网络的延伸进化,“海威二号”在“海威一号”的基础上,大幅度地向深海“进击”。

今年4月,一场仪式宣告,比“海威二号”再度进化的“恒燚一号”,准备投入使用。

位于东海岛1号现代化海洋牧场规划海域的“恒燚一号”,目前已位于深远海指定位置,拟于近期真正启用养殖网箱,它将超越“海威二号”,成为广东省规模最大养殖平台。

“恒燚一号”总长101米,总宽47.5米,总高27.5米,总养殖水体达到6万立方米,比11个篮球场还要大。

值得注意的是,“恒燚一号”离人群聚居的陆地区域更远。“从码头坐船去,大概要30分钟以上,我们在离它最近的一个无人小岛上,专门架设了5G基站。”在“海威二号”后,陈德佩的团队要继续为“恒燚一号”奔忙。他们的目标是在养殖监测中,实现大量数据同时高速传输、实时视频监控清晰流畅、远程操作低时延快响应。

“可视可控”的深远海养殖

“海威一号”“海威二号”“恒燚一号”这样的“巨无霸”,可以说是高水平的“蓝色粮仓”。今年以来,受厄尔尼诺余威影响,“蓝色粮仓”不断接受狂风暴雨的严峻考验。厄尔尼诺音译自西班牙语“El Niño”(意为小男孩),是指东南信风减弱,赤道中、东太平洋表面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并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厄尔尼诺可导致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出现。

在这样的海上风浪里,“海威二号”安然度过。“去年刚启用的时候,它就经受住了强台风的考验,像台风、极端雷暴天气里,‘海威二号’会利用重力下沉,避免养殖生物受大损害,而人员会离开回到岸上。”海威养殖团队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据悉,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5G对于深远海养殖的赋能则会更为凸显。——尽管团队人员回到陆地,但仍可以通过网络密切把握鱼体情况,及时“定损”。

这令“靠天吃饭”变成了“可视可控”,提升了海洋经济的稳定性。实际上,除了“巨无霸”超级网箱,目前在湛江海域深处,一个个深海养殖网箱镶嵌其中,星罗棋布,蔚为壮观。

仅广东移动协同湛江湾实验室,便通过4/5G网络将100个示范网箱的养殖、环境数据采集回传到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研发基地,对海洋环境、养殖生物等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统一信息化分析、管理,为渔业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这样基站数量多,覆盖面广的5G网络,为湛江湾实验室对养殖平台各项科研数据提供了信息传输的有力保障。”湛江湾实验室智慧渔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杨仁友表示。

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达99097亿元,较上年增长6.0%,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达到169个,比2022年增加16个。作为未来全省最大的深远海养殖平台,“恒燚一号”分为6个独立的1万立方米的养殖水体,形成金鲳鱼、章红鱼等养殖鱼种的成鱼养殖产业基地,若全用于养殖金鲳鱼,年均产值规模达0.72亿元,若全用于养殖章红鱼,年均产值规模达1.35亿元。

气象消息显示,这周末,广东可能再迎大到暴雨,智慧“蓝色粮仓”已准备好了。


编辑:杨浩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