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近日,记者从高州市了解到,高州作为畜禽养殖大县,从2021年开始启动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为广东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高州市历来是畜禽生产大市(县),全年猪家禽存栏猪达80多万头,家禽1100多万只,出栏猪130多万头,家禽5100多万只,畜牧业年产值58亿多元,约占农业总产值20%。
高州畜禽产业养殖户多,规模大。粪污年产生量也十分庞大,据调查统计2022年全市猪、牛、羊、家禽产生粪污量400多万吨,其中粪便300多万吨,尿液100多万吨,粪肥资源十分丰富。
为加快禽畜粪污资源化有效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粪肥还田利用,减少化肥施用和节本增效、改善耕地质量,从2021年开始,高州市实施了“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至高州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根据各地生产实际,高州因地制宜建立了四个粪污收集处理利用模式,推动全市畜禽粪便资源利用率连续两年达95%以上。
该项目年处理畜禽粪污19万吨,并建设“有机肥+”“粪肥+”“果树+沼液肥+”等四个主要技术模式还田,至2023年技术服务示范面积达20万亩,初步构建起“以技术服务为纽带,紧密联系种养”绿色循环农业试点运行模式。同时,项目形成粪肥社会化服务常态长效机制,农作物应用增产率可达5%以上,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实施成效显著。
高州市在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过程,通过设置平台监管,确保服务信息链充分衔接、可追溯、可管理,然后对服务进行财政资金补助,提升实施主体的服务能力建设,有效开展粪便收集处理及粪肥技术还田的社会化市场化服务。
2022至2023年,全市46个粪肥还田实施主体,服务了畜禽养殖主体130多个,完成收集畜禽粪污30万多吨,生产粪肥20万多吨;开展技术模式还田服务400多户,完成技术模式还田面积20多万亩。
高州因地制宜建立了四大畜禽废弃物收集利用模式,有效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两大模式是“猪场+沼气池+果园+沼液肥”模式和“猪场+自动收集+烘干发酵+猪粪肥”模式。
前者实现猪粪制取沼液肥用于近旁果园施肥的种养循环,资源利用率高。如荷花镇京基智农时代有限公司、镇江镇和兴生猪场、宝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规模化养殖场,均使用该粪污收集处理模式。
在猪栏内通过自动化设施收集猪粪便,并运输出猪舍外,然后利用烘干设备烘干或高温发酵塔发酵,生产猪粪肥。该模式处理猪粪污量大,日处理量达10吨以上,约占规模化猪场养殖户达80%。
后者通过自动化设备收集处理,日处理量大,质量好。如大井镇盛效种植专业合作社、曹江镇绿杨农业专业合作社、石鼓镇丰沃种养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养鸡场的粪污收集处理模式。养殖场拥有自动收集粪便及高温塔式发酵罐设备,在鸡舍内通过传送带自动收集鸡粪,并送至舍外的立式密封罐,经70℃以上发酵处理5至7天,生产鸡粪肥。该模式处理鸡粪污量大,每个高温发酵塔每天可处理畜禽粪便量约6至8吨,生产的粪肥无刺激性臭味,质量最优。
与前两种模式相比,“猪场+自动收集猪粪便+烘干设备生产猪粪肥”模式处理猪粪污量大,日处理量大,约占规模化猪场养殖户达80%;最后一种为“养鸡场+人工收集+自然晒干生产干鸡粪”模式,该模式在全市养鸡场应用普遍,约达90%以上。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