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演员胡歌、“越剧顶流”陈丽君、网红博主意公子……这场分论坛因数位流量大咖的出席而备受关注。
文学如何观照时代?如何根植传统文化繁荣舞台艺术创作?如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荧屏史诗?网络文艺如何拥抱未来?来自文学、舞台艺术、广电、互联网等领域的大咖嘉宾齐聚一堂,围绕以上主题进行分享和交流,共同为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出谋献策。
作家要拥抱五味杂陈的生活
文学是戏剧、影视等诸多艺术门类的母体和源泉。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文学须扛起观照社会、观照人类、观照当下的责任。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认为,中国文学始终在与历史、国家,乃至廓大的世界进行对话,中国的历史意识和民族传统一直沉潜在文学之中,我们拥抱文学就是在打捞鲜活的当下中国。
“作家的造血功能来自强悍有力的想象力推动下的原点——生活本身的热度、鲜活度。”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协主席迟子建认为作家要拥抱五味杂陈的生活,她将好的作家比喻成小杂货店主,不在都市,偏于一隅,要想和镇上的人进行无隔阂的对话,必然要熟悉这些人的声音、气味。
活动现场,与会嘉宾从文学与时代谈开,深入剖析了文学与生活、文学与故乡的联系。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现场提出一个新的理念,在当前文化交流交融更加密切的当下,随着书写范围的扩大,自己的故乡也在不断扩大,写过的地方都是故乡。“历史是共同书写的、文化是共同创造的、精神是共同培育的。我想从这个意义上讲,都是我们的故乡。”
“文学是精神的故乡,故乡是生长的文学。文学归根结底是回头看的,不断回看来时的路。”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宝水》作者乔叶强调作家的写作必然在时代中。“作家和时代,就是浪花和大海、庄稼和土地的关系。弱水三千,取一瓢饮,这一瓢水里也是时代的成分。”
传统文化是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中国思想、中国精神、中国气象,已成为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新龙门客栈》演员陈丽君如今成为“越剧顶流”,近来更是因参加《乘风2024》而成为热搜榜“常驻嘉宾”。陈丽君认为,要让戏曲再次繁荣起来,不仅要做好戏曲非遗传承保护工作,还要勇于创新,勇于打破边界,把非遗时尚化,要把经典流行化,要想方设法地去打破观众的观赏壁垒。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为全国人民带来一场“舞武交融”的视觉盛宴。深圳歌剧舞剧院演员、舞剧《咏春》中叶问的扮演者常宏基前一晚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结束后,连夜赶来深圳参加论坛。他表示,为了将舞蹈与武术融合,更好展现中华武术的力与美,团队花了一年多时间学习的咏春拳、八卦掌、太极拳等。“通过舞蹈艺术承载厚重的传统文化,已成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会场发言结束后,常宏基又立马赶去机场飞回北京,参加今晚的《咏春》演出。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编导周莉亚以自己执导的《只此青绿》、舞剧《咏春》为例,指出这些剧作正是站在当下与传统进行对话的成果。“创作就好比‘细熬慢炖’,我们需要让创作慢下来、静下来。真正走进题材,了解题材背后的文化,去感受它。这样才能真正创作出有深度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周莉亚说。
深耕内容产出优质文化产品
近年来,沉浸式演艺项目逐渐推广,舞台剧佳作一票难求,网络视听节目蓬勃涌现……文艺领域的创新创造,正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文化供给。如何打造优质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成为论坛热议话题。
李逍遥、梅长苏、阿宝……影视演员胡歌用精湛的演技塑造了诸多经典角色。活动现场,他结合自身拍戏的经历分享了拍戏的心得体会。在他看来,任何一个角色的创作都是没有捷径的,演员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去体验生活,才能把人物塑造好。“拍《繁花》时,我大部分时间都会骑摩托车去现场拍戏,寻找阿宝的冲劲。”
优质文化产品都离不开对内容质量的坚守。中国剧协副主席、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强调,文艺创作不要形式大于内容。只有内容与形式达成“彻底地统一”,才能创造艺术之美。“今天很多艺术创作有很多‘大制作’,包括多媒体置景、AI、VR等数字技术。但是如果‘大制作’挤压了歌唱、舞蹈、台词的生命力,则反而会让艺术本身褪色。”
作为传统文化网红博主,意公子分享了她对文化短视频创作内容深入浅出的看法。“我们创作内容时有六字箴言,‘深入、浅出、共情’,其中‘深入’最重要。”她透露,今年将启动“重读语文课本”策划。“人到中年,经历了几十年的阅历,重读语文课本时,你会发现,那些曾经死记硬背的诗歌、文章,在人生的某一刻‘捞’了你一把,会发现那些曾经种在我们心里的种子发芽了。”
文|记者 周欣怡 孙磊
图|记者 钟振彬 梁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