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出圈”啦,快来地铁站“追星”吧

来源:新快报 作者:麦婉诗 黄闻禹 发表时间:2024-05-28 08:06
新快报  作者:麦婉诗 黄闻禹  2024-05-28
广州市11个区共计20个地铁站“上新”手绘院士海报,本次投放将持续一个月。

广州市11个区共计20个地铁站“上新”手绘院士海报,本次投放将持续一个月。

“追星”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来广州这20个地铁站告诉你。如今,越来越多积极拥抱新事物的“90后”“00后”以科学家作为偶像,从他们身上汲取前行力量。现在,与“偶像”碰面的机会来了。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即将到来之际,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院士活动中心、广东新快报社在广州市11个区共计20个地铁站“上新”手绘院士海报,本次投放将持续一个月。这批海报除了分布在客流量较大的公园前、体育西路、珠江新城、客村站外,石潭、机场北、从化客运站、广州火车站等交通枢纽所在的地铁站亦有分布。

坐标:越秀区

“院士是科学与精神的灯塔”  

5月27日上午,在地铁2号线纪念堂站站台内,何宏平院士的海报映入市民郭女士的眼帘,她驻足细细观看海报,了解院士的事迹和主要研究领域。

郭女士是暨南大学研究生毕业,现在广州从事品牌文案策划工作。她说自己研究生毕业,比普通人更加深知科学研究的艰辛和挑战,“我对何院士的研究领域矿物学虽然不了解,但我知道做精做深任何一项研究都是不容易的,更何况当选院士成为一个研究领域的领头羊。”

郭女士说,院士在她心中,就是一座科学的灯塔,在科学的海洋中指引着我们前行。“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院士,但院士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我们的社会需要弘扬院士的精神,院士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要像他们一样,坚定理想信念,通过不懈努力,去探索未知,去解决问题,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在客流众多的地铁5号线广州火车站站厅,放置了侯凡凡院士的海报。“看到这位院士的海报,让我感到亲切与自豪。”在广州工作的陈女士说,“通过海报,我了解了侯院士是一位在医学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在我看来,她的形象代表了专业、责任和奉献。她的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对生命的尊重和守护。我们应该向那些在医疗领域默默付出、致力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科学家和医生们致敬。”

坐标:天河区

“海报拉近了我们与院士的距离”  

张培震院士的海报放置在客流众多的地铁珠江新城站B1出口处。

从江西过来旅游的张先生说:“平常在公共场合很少见到这种风格的院士海报,设计得特别漂亮,比很多模块化的宣传海报更抓人眼球。原本觉得院士形象应该是特别伟岸的,离我们普通人生活很遥远,但这幅地铁里的海报突然就拉近了我们与院士之间的距离。仔细看了这幅海报,我才认识了张培震院士。很感谢张院士在地震地质和地壳运动这方面的钻研,钻研得越深,对我们普通人的生命安全就越有保障。”

“正如海报中他所说的,‘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我想他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研究才会有现在的成绩。我们所有人都要学习他的这种实干精神。”张先生说。

“我相信很多‘90后’跟我会有同样的感觉,这海报的画风和小时候读的人教版语文课本的插画其实有点相似。”邱小姐在珠江新城附近的写字楼上班,从地铁珠江新城站B1出口出来,她就看到了这组海报,海报画风所带来的熟悉感让她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并不是我们不想去了解院士的事迹,实在是老百姓接触到关于他们的宣传实在太少了,但投放在人来人往的地铁站就很好。它为我们打开了一道口子,从这个切口总会有人愿意深入了解院士这个群体。”

邱小姐注视着海报里的人物小传说道,“就像这位张培震院士,他是研究地震动力学的,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可以,我其实愿意看到更多这样的方式让可敬的院士‘出圈’,对正在努力奋斗的年轻人来说也是积极引导。”

坐标:海珠区

“为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人都熠熠生辉”  

“这幅海报在地铁的诸多海报当中如同一股清流,能看得出画师的用心。”在地铁客村站C出口处,市民龙女士遇到马於光院士的海报时驻足停顿了数秒,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尤为显眼。龙女士表示,“马於光院士这句‘不要总是跟着文献去做研究,这样很难做出创新的工作’的话简洁而有力度,图文结合一下子就将马院士的形象凸显出来了。从这幅海报,龙女士联想到自身经历,现在我身边很多年轻的朋友都说着‘不内卷、想躺平’,但我知道很多科学家拥有了常人无可比拟的科研成就也坚持奋斗拼搏,反观自己没有理由不去拼一把。”

“蜉蝣一生匆匆而过,即便没有达成院士一般的成就,学习他们身上的拼劲,为了自己所坚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人都会熠熠生辉。” 龙女士说。

“始终追光而行”,看到马於光院士海报上的这句话,肖同学备受触动。“这句话是马於光院士研究历程的真实写照,也像是他对我们的鼓励,短短的六个字却充满了力量。”肖同学感慨道,“现在的学生面对自己的未来,大多迷惘无措,而院士们对各自的领域热爱且专注。对于我们而言,他们就是光,照亮茫茫前路,指引前进方向。”

坐标:黄埔区

“希望更多人从海报中了解院士”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缔造37项世界第一,这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黎先生在黄埔区某高新科技企业任职,一早上在地铁苏元站换乘时在站厅留意到了李立浧院士的海报。“坦白说在众多五颜六色、狂轰滥炸的海报中出来这么一张雅致的手绘海报是特别的,能让人静下心来好好欣赏,也为地铁站增添了文化和科技的氛围。”提到李立浧院士的研究领域,黎先生就表示,“电力输送关系到能源安全问题,正是有这样的科学家心系国家发展所需潜心研究,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前进步伐才会更加坚实。”

“这张海报真的很特别,假如海报的呈现形式是使用他们的照片来设计的话,很容易就被来去匆匆的上班族忽视了,换成手绘的风格就不会如此。”黄同学是一名传播专业的大学生,她表示,这组海报用色淡雅,肉眼看上去就很舒服。而且画中的李立浧院士面带微笑,给人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好像一下子跟院士的距离拉近了,就像我身边慈祥的长辈。”黄同学说,“这类的手绘海报可以投到户外的大屏去,也会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事迹和风采。”

■统筹: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采写: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黄闻禹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 迪 郭思杰

编辑:郑健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