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人日报》报道,端午节临近,香包、手绳、艾草装饰品相当走俏,与龙舟相关的商品颇受欢迎,粽子的“礼品属性”也大大降低。与此同时,民俗体验游尤为受关注。
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是个充满仪式感的年中之节。一年快要过半,不少人想要借此机会歇一歇、乐一乐,让自己喘口气、充充电。于是,假期三天就成了宝贵的时间窗口。透过这扇窗口,我们将看见什么?
消费的活力。节假日消费向来是观察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畅销的商品、上涨的销量、秒光的门票、涌动的人流,共同编织着热气腾腾、活力十足的消费图景。“流动”的端午背后,是人们对“诗与远方”的追求,是假日消费信心的显现,也是市场经济活力的展露。
文化的热力。包粽子、插艾草、赛龙舟……所谓端午仪式感,实际上指向文化需求。眼下在广州一些商超的鲜花销售区,以艾草和菖蒲制作的花束和门挂深受市民欢迎。有民俗学者表示,新式艾草花束火热的背后,可以看到大家对端午文化的热爱,用新的创意赋予传统节日新的仪式感。
可见,传统佳节正以全新姿态走进现代生活。节日消费因文化加持而焕然一新,传统文化被消费市场重新激活和演绎。今年端午还有些新变化:比如粽子的“礼品属性”大大降低,这背后反映出日趋理性的消费观念、更加成熟的文化心理;再如民俗体验游走红,不仅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也为擦亮地方特色文旅名片提供了机会。在“龙舟文化”浓厚的广东,佛山、东莞等地因“水上非遗”成了热门目的地。对各地而言,接住这波“富贵”,有望给文旅消费再加把劲,为全年成绩单再添一笔。
怎么做呢?打好特色牌。以特色出圈、靠文化取胜,已成消费市场的流量密码。为此,既要挖潜传统文化“富矿”,也要打造深度文化体验,精心给文旅消费增色添香。打造高品质。文旅产业是幸福产业,擦亮品质至关重要。这要求立足地方实际,补齐硬件配套短板,优化提升公共服务,同时持续打造高品质、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最近,多地推出消费礼包,“上新”景区优惠、加力市场环境整治,无疑都在给端午消费助攻。打开新空间。让传统文化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是个持久命题。让“民俗热”成为假日经济新引擎,推动商旅文体健消费深度融合,持续为城市聚人气、扬名气、旺财气。
“端午热”助力“文旅红”。放眼更长远,各地只有把游客获得感拉满,将附加值拉升,才能在特色化竞争中把路走宽,成为更多人心向往之的“诗与远方”。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