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描述一个概念从来是难的,尤其是”书卷气“。
该如何定义它?
一种艺术传统?那么何为其来处、成因、承载与未来?
一种文化准则?那么该如何识别与运用之?
一种文明精神?那么如何明辨其色相与真谛?
以问为引,我们用“书卷气答问”搜集各家对此的真知灼见。
“书卷气答问”仍试图以反躬和审为的态度,为“书卷气”在当下的思考书写痕迹。
艺术家
刘墨
问:何为“书卷气”?请用一句话回答。
刘墨:“书卷气”,从人的角度说,就是是否能够从一个人的身上感受到散发出来的文人气息;在作品中,则是有没有“人文气息”。简单点儿说,就是这个人有没有读过书、有没有修养。
问:古人云:书画当观韵。何以为韵?何以为观?
刘墨:“韵”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味道。还是用黄庭坚的话来回答:“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
问:什么是您心中理想的“书卷气”?请列举一二典型案例。
刘墨:《宣和书谱》评沈约的书法说:“大抵胸中所养不凡,见之笔下者皆超绝,故善论书者以谓胸中有万卷书,下笔无俗气。”
我以为,“书卷气”应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否有足够的古典知识,是否有立足当代的人文精神,是否有判断未来的远见卓识。比如书法上的沈曾植、马一浮,比如绘画上的溥心畬、黄宾虹。
问:看待万物,当“反身而诚”,“书卷气”会扬发其“诚”,抑或会遮蔽其“诚”?
刘墨:不虚假,不做作,我一直强调一个人既要有真学问,也要有真性情,缺一不可,否则就是“不诚”。
问:姜夔言:“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然舍文无妙。”“书卷气”之所以能够激起您的审美感受,其中是因为什么样的形式组合上的规律与特点?
刘墨:少年时读刘熙载《书概》,有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而“书卷气”给我的感受,也类似于此,清新、洒脱、厚重、温润、古拙、朴素……
问:“作诗妙在含糊,逼真反失奇观”,“书卷气”是否也如此?为何?
刘墨:这里的“含糊”不是含混、模糊,而是一团元气。“书卷气”好像不是这样,理想的书卷气应该是像黄庭坚在论苏东坡书法时说的:“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
问:在《红楼梦》中,宝玉以“清”“浊”区分世间万象,“书卷气”可以代替“清”吗?哪个词汇可以代表“浊”?
刘墨:清、浊可论世界,更可论人,书卷气属于“清”但不能代替“清”,“浊”的所有表现,都可以用这两个字概括:“恶俗”。
问:艺术上,您追求的理想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它和“书卷气”有没有联系?
刘墨:轻松、自在、洒脱。我想要表达的“书卷气”,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吧。
问:“书卷气”会影响您的创作状态吗?是如何影响的?
刘墨:“书卷气”的确会影响我的创作状态,我非常警惕自己的笔下是否会出现俗、浊、薄、燥、粗之类的东西。
问:“书卷气”的时代性重要还是超越性重要?
刘墨:还是用前面说过的一句话来概括:是否有足够的古典知识,是否有立足当代的人文精神,是否有判断未来的远见卓识。
刘墨 月明溪水寒云流 48cm×45cm
刘墨 荒荒杳杳,独领其趣 46cm×35cm
刘墨 清阴听泉 35cm×46cm
刘墨 弹指风华一管收 35cm×46cm
刘墨 闲云舒卷画中人 35cm×46cm
刘墨 拟古非泥也 35cm×46cm
刘墨 有味看云生 35cm×46cm
刘墨 飞镜青天一线空 35cm×46cm
刘墨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35cm×46cm
刘墨 好怀总向画中收 35cm×46cm
刘墨 烟霞未浪投
刘墨 野鹤飞泉不记年
刘墨 滦阳销夏 25cm×46cm
刘墨 却见花垂入墨池 33cm×66cm
刘墨 案头闲看丽人行 33cm×66cm
刘墨 花开月上迟
艺术家简介
刘墨,生于1966年,祖籍河北三河。文艺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曾在国内多所高等院校与学术机构教学与讲座。现为独立学者,自由艺术家。代表著作:《中国艺术美学》《禅学与艺境》《乾嘉学术十论》《中国散文源流史》《中国美学与中国画论》《石涛》《八大山人》《现代国学思潮与人物》《文人印史》《苏东坡的朋友圈》《永和九年:赴一场兰亭之约》等,数百万言。在全国多地举办过个人画展。
编辑/王绮彤
提问/高妃
审校/赵旭虹
核发/张演钦
责编|王绮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