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落下帷幕,考生们感觉如何?化学生物题型创新 政治贴近时事热点 地理还考了化学式

来源:金羊网 作者:何宁、崔文灿、孙唯、陈亮、秦小杰、朱嘉乐、龙名扬、张佳慧、邱晨希、罗钰涵、刘雅萱、陈艺铭、王樱淋、王铠呈 发表时间:2024-06-10 08:02
金羊网  作者:何宁、崔文灿、孙唯、陈亮、秦小杰、朱嘉乐、龙名扬、张佳慧、邱晨希、罗钰涵、刘雅萱、陈艺铭、王樱淋、王铠呈  2024-06-10
化学生物题型创新 政治贴近时事热点 地理还考了化学式

羊城晚报记者 何宁 崔文灿 孙唯 陈亮 秦小杰 朱嘉乐 实习生 龙名扬 张佳慧 邱晨希 罗钰涵 刘雅萱 陈艺铭 王樱淋 王铠呈

高考最后一天,上午的考试科目是化学和地理,下午是思想政治和生物。记者兵分几路采访,大部分考生心情不错,因为高考终于结束了。整体来说,最后一天的考试科目难度适中,偶有未见过的题型,但考生们都全力以赴,尽力答题。

考试结束后,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邀请有关专家就化学、地理、政治、生物四科进行了点评。

化学

考生感受:题型相对创新,计算占比多

上午化学考试结束后,考生们普遍反映:今年化学考题难度适中,题型相对创新,整体中规中矩。

广州市第七中学一考生反映,化学有机题部分往年有很多步骤,但今年仅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另一考生提到,刚看到有机题目时吓了一跳,但再一细看,发现难度并不大。“今年的化学题目是比较创新的”,一考生说,此次化学考试结合了生物蛋白酶反应、新型催化剂等跨学科、结合实际情境的内容,实验题目还要求考生给出创新方案。此外,材料部分相对较长,考验考生拆解文字的功力。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陈同学表示,化学的题型较为常规,前面的选择题主要看重知识的积累,后面大题中涉及工业流程的题目就比较复杂,但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

一考生建议来年考试的学弟学妹:“化学计算占比确实比较多,建议大家更加注重计算。”

专家点评:彰显化学学科育人价值

广州市第二中学化学高级教师王田表示,2024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题型结构和难度整体平稳,层次分明,利于引导中学教学服务。王田认为,试题具有3个特点。

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彰显化学学科育人价值。试题突出化学从古到今、从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从基础实验到高端科技的不可或缺的地位与作用,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研究价值、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传播化学科学对人类进步和发展的贡献与价值,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引导学生爱化学、学化学、用化学。

二是注重能力层级的合理设计,强化人才的选拔功能。整卷兼顾各种思维结构水平的设问,强化关键能力考查,凸显化学学科思维,不仅考查考生对必备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注重对信息提取、分析处理和科学探究等能力的考查,测量考生不同的思维认知水平。

三是重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强化考教衔接,引导教学。试题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实现了思维层面上知识结构化的考查。让考生深刻体悟学科价值,通过方案设计与假设探究等,注重对核心素养的考查,有效测量考生对必备知识的掌握水平。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引导教学回归基础。

地理

考生感受:大题涉及化学方程式,难住了一批文科生

广东广雅中学考点的徐同学和梁同学均表示,地理最后一道大题涉及化学方程式,对于文科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广州市第六中学考点的钟同学也认为,此次地理考试对文科生不太友好,“考地质结构的时候涉及化学方程式,这些知识点是自己的盲区。”同一考点的邱同学也向记者反馈,这次地理考试比平常难一些,他表示:“选择题中选序号的题型,不再是4个序号,而是有6个序号让你选择,图表内容也会更多一些。大题方面,我感觉自然地理类的题目偏多,所以也会相对难一点。”

天河外国语学校的李同学也说:“地理不愧是文科中的理科科目。”

专家点评:体现地理学综合性与交叉性特点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地理高级教师李井宇认为,2024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具有3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试题立足于体现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注重选择能够体现我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地域特色浓郁的相关素材进行设计。如第1题、第2题,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和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如第15题、第16题,选取古蜀国时期的金沙遗址为素材,充分彰显了我国灿烂辉煌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二是试题着重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进行考查,试题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解决真实问题为任务,特别强调了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试题内容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科特点,对标课程标准,加强学科融合的要求。如第19题第2问,考查学生对一日内不同时段,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如何影响硫酸钠可逆反应的理解,体现了学科融合。

三是试题设计既注重考查学生对新课标中必备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关注学生运用这些必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学地理教学回归,注重地理过程和成因机制,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如第17题,考查学生对于产业转移与布局和城乡协调等内容的理解。具体涉及市域、村域等不同时空尺度下的人地关系。

思想政治

考生感受:“新质生产力”成考点,题型有创新

广州市第六中学考点的邱同学告诉记者,政治大题花了他不少时间,“一开始做起来还行,但是做到大题会发现题量有点大,时间比较紧。”邱同学表示,哲学题让他比较困惑,“它没有准确告诉你是哪种类型,要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自己写出知识点。”他认为此次高考政治题跟往年的形式相比有所创新。

广州市天河中学考点的王同学表示,他印象深刻的是考了“新质生产力”的内容。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陈同学也表示,“新质生产力”的题目很贴近时事热点。

广州市执信中学考点的李同学认为,今年的题目依然沿用了材料加分析的方式,但有一道题目在范围上较为宽泛,需要考生进行更发散的思考。“虽然做这道题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但这种出题方式有助于锻炼我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专家点评:注重思辨性,突出科学思维考查

广州市执信中学思想政治正高级教师洪少帆认为,2024年广东高考思想政治卷整体稳中有进,坚定政治站位。贯彻立德树人,进一步优化考试内容和考查方式。突出考查必备知识、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品质。

全卷引领考生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创新理论成果,体现德、智、体、美、劳的育人要求,注重夯实考生的思想根基,激发考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使命感。如第5、8、17题引导考生感受我国经济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坚定制度自信。第11、12、16、30题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体育锻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等。

整卷取材贴近考生生活实际,不回避社会热点、焦点,引导考生观察时代与回应时代,如低空经济、个人养老金、党纪学习教育、夏季奥运会、新质生产力和人工智能等时政情景,为考生呈现时代新貌,展现国家发展成就。如第8题创设学生参加社区实践活动情景,贴近考生的学习生活,引导考生在学中做、在考中学。

依标据本,推进教考衔接。试题将学科任务、评价情景、学科内容有机融合。引导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关注社会。如第5题以个人养老金的缴费和投资为背景,考生需要获取和解读材料中多个信息,运用信息转化的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试题适当增加了选择性必修的题量和分值,使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占比更趋合理。试题推进开放性设计,如第18题经济问答题设置半开放式的学科任务,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做出选择和论述。关注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思辨性,突出科学思维的考查,引导考生培育提升思维品质。总体而言,试题的整体导向符合国家进入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方向。

生物

考生感受:题型突破常规,大题像语文阅读理解

在万众期待下,最后一场生物考试的圆满结束,标志着2024年高考正式落下帷幕。华附的曾同学告诉记者,今年生物考试题目较为新颖也比较复杂,“时间非常紧迫,我原本计划预留5分钟检查,但也没有剩余时间。其中有一道关于植物激素的实验探究类的大题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提问角度独特,要求回答也很新颖。题目中包含大量图表,考验学生快速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

广州市天河中学考点的张同学表示,生物题目非常新,“后面大题的类型都没见过,感觉比化学难。”同一考点的郑同学则表示,“大题真的很神奇,从来没有做过这种题型,但内容上还好,依然是常考查的知识点。”

广州市执信中学考点的一位考生表示,生物的大题很像语文阅读理解,在题目的理解上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同一考点的于同学说:“这次生物考了很多基因遗传相关的题目,题型也比较突破常规,和平时练习的题目有较大的区别。”

专家点评:充分展现生物学的学科魅力

广东实验中学生物高级教师关岚岚认为,2024年广东省高考生物学试题,突出了时代性、学科性、创新性、开放性、灵活性。坚持守正创新,助力创新人才的多层次选拔。

生物学试题关注科技赋能美丽中国的建设成果,展现人与自然之间一体共存的生态文明理念。如第1题以碳汇渔业为素材,第20题以水体生态恢复为背景,考查了光合作用、群落结构、生态工程原理等必备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和社会的生态学问题。

生物试题聚焦生物制造新领域的经济生产力,充分展现生物学的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如第17题和第21题分别以抗肿瘤新药开发和新型生物材料的制造为素材,显示了现代生物制造技术在人类健康、生产生活等领域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生物学试题突出真实问题情境的设计,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7题要求学生利用激素的分泌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第21题要求学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试题继续加强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中学重视实验教学。同时,试题创新设问角度,突出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科核心素养,如第15题考查了学生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酶的特性等的理解,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认识到不同肽链作用的相互关系,考查学生信息获取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编辑:聂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