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仕 通讯员 穗宣
为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火起来,更好走进市民生活,赓续弘扬千年文脉,近日,由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越秀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承办,越秀区文化馆等协办的“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暨首届越秀区潮趣端午新风嘉年华活动,在广州市工人文化宫举办。
活动以广州千年城脉文脉商脉传承发展为切入点,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文化节目展演、湾区文化沙龙、龙舟实物打卡、特色民俗体验、AI祈福等精彩纷呈的文化嘉年华活动,深入挖掘端午传统节日蕴含的爱国忠孝、崇尚健康、尚美尚新、追求团结的文化价值,将广府文化的时代延展和广州发展深度融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群众心灵、赋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为广州老城市焕发新活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提供丰厚精神滋养。
古今荟萃交相辉映
文化共享焕发文脉传承新活力
“三月雷惊蛰,四月祭先祖,五月夏初立……”越秀区大南路小学以一首粤语童谣《廿四节气话丰年》拉开古今文化荟萃的序幕。中国古典舞《只此青绿》、朗诵《撑一支长蒿》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广州市第十七中学民乐团带来的琵琶合奏《欢乐的节日》更是将现场气氛推至高点。演员们以精湛的技艺和真挚的情感,分享中国传统文化,让现场的市民群众在艺术海洋中畅游,感受传统文化的深邃与现代潮流的澎湃,享受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的新活力。
据了解,广州市第十七中学近年来注重积极探索和创造富含时代特征的美育活动形式,成为广东粤剧院首个“粤歌传唱基地”挂牌示范校,并作为广州市首批非遗传承基地校,让广绣等十余个非遗项目在校园里落地生根,秉持“用艺术滋养青春,用美育润泽人生”的理念,以五育融合涵养生命气象,打造“一校一品”美育新格局。
“我们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作为学校参与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实践育人的广阔舞台。与大南路小学结对共建以来,联合开展了一系列非遗技艺课程以及文化交流体验活动。今天我们也邀请了广州市第十七中学给我们带来传统民乐展演,让更多学校参与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广府文化发展空间,也让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广府文化都有更深入的了解。”广州市工人文化宫主任黎志丹说道。
湾区三地同源同心
文化互融谱写城脉延续新篇章
粤港澳地域相近、同根同源、文脉相亲,以武术、醒狮、龙舟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是三地共通的文化语言,共同的文化记忆、民俗习惯、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厚重而丰富的湾区人文记忆。
活动上,民俗专家和嘉宾为市民群众讲述端午节民俗与广州千年城脉文脉商脉传承发展故事,共同挖掘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鲜活事例。“在端午佳节感受扒龙舟、吃粽子等传统习俗,我们可以了解到南粤端午习俗的历史概貌、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南粤人民乃至中国人民勇于开拓、不甘人后、团结一致的精神传统,以及‘粤人喜水’的文化传统,让承载着生命与活力的传统节日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曾应枫介绍道。
“粤港澳三地端午节庆活动大同小异,比如‘扒龙舟’、吃粽子都是我们的保留节目。这场活动,促进了粤港澳三地之间的了解互通,希望以后能搭建更多文化经济交融互动的桥梁,共同书写湾区‘一家人’繁荣发展的华章。”香港学界体育联会屯门区小学分会前主席、分会顾问邝耀宗校长说道。
文化沙龙中穿插的一首广东名曲《赛龙夺锦》古筝独奏,节奏轻快,与访谈内容相得益彰,龙舟健儿全力以赴夺标争第一的欢快场景跃然眼前,让在场的市民群众直观感受到岭南端午传统节庆文化的魅力。
“粤港澳共同的文化根源是联系三地人民的重要纽带。通过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讲述岭南文化故事、湾区故事,让大家充分感受大湾区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文化互融中促进人心相通、湾区发展,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道。
潮趣新风魅力迸发
文化服务激活商脉发展新动能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广州市“我们的节日·端午”主会场活动启动仪式。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扇型装置随着五彩光柱的指令缓缓展开,寓意从越秀出发,覆盖全市11个行政区。同时启动的还有首届越秀区潮趣端午新风嘉年华,这也是越秀区探索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多元文化服务赋能城市老中轴高质量发展,激发“文商旅”融合推动商脉发展新动能的开始。
据了解,首届越秀区潮趣端午新风嘉年华将潮流元素与传统民俗体验相结合,融入广府文化展演,将吃、玩、学集于一体,通过一系列的传统表演,包括诗词互动、汉服展示和音乐,展现丰富多彩的广府文化特色,让市民游客深入了解广府地区的历史人文,为文明培育和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让市一宫成为2024年端午假期市民标志性打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