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新书发布 重新了解身份多维的林徽因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晓楠 李然 发表时间:2024-06-16 08:43
金羊网  作者:陈晓楠 李然  2024-06-16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晓楠 通讯员 李然 

图/人文社提供

6月12日,“重读林徽因”——林徽因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来自文化界、学界、出版界等众多名家齐聚一堂,分享在他们心中不同身份的林徽因印象。

今年6月,林徽因的外孙女于葵正式推出新书——《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指出,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它的出版填补了林徽因研究领域的某些空白,对了解、研究林徽因文学、建筑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活动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谈谈作为建筑学家、艺术家的林徽因”,第二部分是“谈谈作为诗人、作家的林徽因”,第三部分是“谈谈作为亲人、友人和师长的林徽因”。

最具国际视野的宾大“学霸”

美国当地时间5月18日傍晚,在2024年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宾大正式向林徽因颁发建筑学学士学位,以表彰她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先驱的卓越贡献。林徽因的外孙女于葵代表林徽因,接过了这份迟到近百年的学位证书。

在第一部分对谈中,央视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总编导胡劲草特别讲述了自己对“建筑师林徽因”的理解,她指出,林徽因是一个学霸,而且是一个超级学霸。林先生在宾大读书只有两年半的时间,作为美术系的学生,她完成了所有的学分,同时也完成了建筑学的文凭、学位所需要的学分,成绩极其优异。

1936年,她的母校回复她,“你有资格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州和任何一个国家担任建筑师”。然而在此之前的数年间,林徽因却选择在茫茫的中国大地上寻找、考察当时还保留着的古建筑,他们在做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梁思成和林徽因是第一批在西方学习、受到现代西方建筑学体系训练的学者,但是在这群学者里面,只有他们两个人做了这样一种选择,而且坚持一生。

城市史学者、故宫学研究专家、《城记》作者王军表示,在无视民族文化传统,到处乱拆乱建现象遍布的时候,中国还有林徽因和梁思成。这是中国的一种存在方式,在国家抗战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林先生没有钱吃饭,没有钱买药,却写下了《现代住宅设计参考》的论文。困难到什么境地了,她还想着穷苦人。她规划的理想、奋斗的目标就是要“居者有其屋”,穷人也能安居乐业,让穷人有尊严地生活。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崔冬晖深情回忆了林徽因对他的母亲常沙娜的引导和教诲。“林先生一直用一种非常清晰、准确的方式指导常沙娜,让她在临摹敦煌作品时去学习,将古人在壁画当中绘制的规律转化成工艺产品的设计,这个过程应该说是极其艰难的。”他说。他特别分享了林徽因先生指导常沙娜先生制作带有浓郁民族气息国礼丝巾的细节,指出林先生在传承民族文脉上一片苦心。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童明说,林先生毫无疑问始终处在非常前沿的状态,可以说她在当时前往宾大留学的学生中间是最具有国际性视野的。“我觉得人性的伟大是和一个人杰出的事业、成就是密不可分的。林徽因呈现给我们的是那一代人的精神风采。”童明说。

“需要重估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第二部分对谈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阎晶明表达了个人对《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一书的喜爱,认为这本书写出了一种历史感。他同时认为,在文学史教材中对林徽因着墨并不非常多,而她的作品在今天依旧广为传诵,在人民中口耳相传。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诗人和文学家,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需要重估。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陈平原说,林徽因是这样的人,她的整体的精神气质比她具体的某一个专业领域的成就要更高,更被世人所关注。她有建筑家的学养,有诗人的眼光,还有思想者的锋芒。她在北京旧城改造过程中所做的抗争,不是弱女子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专家能做到的。那种读书人的气质、思想者的锋芒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河南大学讲座教授夏晓虹认为,作为妻子,其实是林徽因成就了梁思成。建筑学是一门综合科学,是林徽因给了梁思成灵感和启迪。梁林是不可分割的,他们是夫妻,更是同行,他们取得的建筑方面的成就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两人可以说是彼此成就,相得益彰。

心直口快,对朋友无比真诚

在第三部分对谈之前,于葵向观众介绍了《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成书的缘由和过程,讲述出版该书的意义。

林徽因、梁思成外孙于晓东分享,林徽因最大的特点是心直口快,对朋友无比真诚。林徽因交的朋友都是一生的朋友,可以生死相托。

林徽因、梁思成之孙梁鉴说:“我自己觉得,知道她的人越多,可能理解越片面,越五花八门,误解也越多。”

此外,张奚若之子张文朴、钱端升之子钱仲兴也回忆他们与林徽因的难忘交集。

编辑:严哲川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