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百余张照片,深中大桥十二时辰 | “桥”见深中

来源:南方+ 作者:记者 何俊 发表时间:2024-06-17 21:42
南方+  作者:记者 何俊  2024-06-17

珠江口,伶仃洋,飞云舒卷,碧波荡漾。

一条海上飞虹,跨越海洋,勾连陆地,穿行24公里,通向深圳宝安。

夏至将至,每逢日出日落时分,深圳与中山的天际线被太阳晕染成一片绛红色,余晖映衬下,巨龙蜿蜒形成‘S’型弧线,如同雕塑一般摄人心魄,掀起摄影人的视觉狂欢。

这是2024年夏天的深中大桥。

“拉开”绛红色幕布,时间回到2018年的秋天,桥梁参建者们依旧在与如梭的光阴赛跑。

01

家门口的超级工程,一拍就6年

在珠江东岸桥头堡、入深“第一站”的宝安区航城街道,天气晴朗时,大桥全景一览无余。

2018年,深中通道建设到航城区域,在离大桥只有200米的住宅小区领秀花园,居民袁宏明惊喜地发现在家可以看到建设现场,“小区旁边就是深中通道侧接线,距离很近,天气好的时候在家里还可以看大桥全貌,甚至看到对面的中山码头。”

彼时,深中通道开建一年多,袁老家附近的侧接线还是一块凸起的低矮小山丘。如今,路面行车道划线分明,开阔整洁,两边绿化旧貌早已换新颜。

袁宏明的家已成为他远眺深中大桥的观景台,“这几天,路面上还有工程车在行驶,工人在给绿化拉防护网,安装高速隔音板。” 袁老表示。

2018年至今,每到关键建设节点,他就会拍下照片,陆陆续续定格下了多个不可再现的建设瞬间,“一拍就6年了,就像看着孩子慢慢成长,我打算等深圳大桥建成通车后,把照片集合起来做一张对比长图。”袁宏明说。

为了拍摄到更好的照片,他特意买了一台望远镜,架在了观察视野最好的卧室窗户边,透过相机拍摄望远镜,中山至深圳出口机场高速收费站标识清晰可见,十余个车道一字排开,十分气派。与之遥望,宏伟的深中大桥如“飞虹”跨越伶仃洋,海天融为一体。“听说车道的收费岗亭、ETC计费设备、显示屏早都安装完成,就等着通车了。”袁老兴奋地说。

去年,深中通道建设依然一片繁忙。“工人非常辛苦,有时候晚上也还在赶工, 桥梁工程的路面铺装,摊铺机列队行进,压路机来回穿梭,塔吊运送材料,都有他们忙前忙后的身影。”他表示。

袁宏明向记者分享了一段21年12月5日拍摄的施工视频,他表示,这样的场景7年如一日,“工人依据路面宽度、长度等测量数据,将桥梁构件加工预制好,排好编号,然后装车运送至现场进行吊装。 ”

拍摄近6年之久,照片超过上百张,他连续多年记录下超级工程的蝶变。看着深中通道在家门口一点一点建设起来,他按耐不住喜悦,“旁边就是宝安机场,能看到机场航站楼,每隔一段时间,飞机就会从太阳上方飞过,景象很壮观。”


袁宏明家旁边的107国道

02

轮渡岁月远去,关键一横即将起笔

在住宅楼一侧的窗边远眺,已完工的深中通道深圳侧接线,黑色沥青路面在伶仃长虹上徐徐展开,双向八车道高速路面醒目美观,道路上空、两侧已完成安装指路牌。由近及远,机荷高速公路黄鹤收费站 ,橘黄的指示灯不时闪烁。

袁宏明今年70岁,在部队退役转业来到深圳工作,2017年的秋天,他和家人搬到航城街道领秀花园。他表示,几十年前,出差去一趟中山,非常不易。“从宝安去中山,要先去虎门,然后从虎门坐轮渡才能过去,早上开着车去,办完事下午往回赶,到家已经是深夜,有时碰上轮渡停运,还要在中山或者广州住一晚,第二天才能赶回来。”

他向记者分享了一张上世纪80年代左右宝安城区的老照片,从当时位于南山的南头中学俯瞰,灵芝新村、翻身片区、107国道、前进路连成一片,四面水田环绕,田埂勾勒出曲折的轮廓,远处的小山丘隐约可见。他见证了深圳这座奇迹之城的飞速发展,“当时深圳还是一片滩涂,现在楼宇商圈拔地而起,道路四通八达,发展得太快了。”袁老说。


正在施工的内环路

轮渡岁月已远去,高速公路建次第延展,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相继开通,“ 从宝安上高速过大桥,就算不塞车,也需1个半钟才到中山。”他万分期待通车,“家门口出来,就是通往深中大桥的内环路,几分钟就能上大桥了。”

7年时光建造大国重器:架海上天路、升海上之岛、筑海底之隧……随着一个又一个基建奇迹完成,这座湾区的世界级超级地标巍然矗立,环珠江口“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即将起笔。

袁宏明依旧在用相机记录着,就在近日,他发现房间外的中山至深圳出口机场收费站已亮灯,高空之下,与远处的城市霓虹相互映衬。“等到通车那一天,我也会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历史性时刻。”袁老说。

一桥飞架,横跨两岸,汪洋之上,高空之下,每一个梦想都在拼尽全力“翱翔”。通车后,这座大桥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繁忙的交通要道之一,输送着上万的人流,连接两岸的万家灯火,书写着两岸融合的动人故事。

【撰文】罗维维

【摄影】何俊 罗维维(除署名外)

【图片】受访者供图

【统筹】崔洁

编辑:束孟卿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