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溃!出门腿上被咬了50个包,它比蚊子还毒,近期不少广东人中招

来源:羊城晚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 发表时间:2024-06-21 15:11
羊城晚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  2024-06-21
比蚊子还毒!“蠓”是什么?

不知小伙伴们有没有同感

有时明明感觉周边没有蚊子

却莫名被咬了一腿的包

而且这些包还奇痒无比

这种情况下

真正的“凶手”大概率不是蚊子

而是它↓

它是一种比蚊子小很多

攻击力却远大于蚊子的小飞虫

广东人喜欢叫“蚊吱蛒”或者“蚊吱仔”

在公园、树荫下、绿化带旁

等户外区域很常见

最近

今年第一批中招的人开始大量出现

网络上就有不少

被蠓“中伤”的广东人

在杭州也有网友在网上发帖说

他穿短袖短裤去湘湖逛了一圈

结果被咬成这副样子

↓↓

“太惨了,痒死我了!给我咬得密密麻麻,起码50个包以上……”这名网友说,“这蠓比蚊子毒多了,关键是它咬人没感觉,毫无防备,回到家才发现自己成了一群虫子的口粮。”

比蚊子还毒!“蠓”是什么?

蠓[měng]虫,它算是蚊子的“近亲”,具有“隐形”能力,贴在身上看起来就是一个小黑点,及时发现一拍它,就成了一个小血点。

在广东,五六月份这种虫子最活跃。常见吸血的蠓虫就三类:库蠓、细蠓和蠛蠓,它们幼虫的孳生地有区别。


不像蚊子幼虫都生活在水里,蠓的幼虫期生活环境更加复杂,有的在水里,有的是在潮湿的土里。而成虫大多喜欢藏在草丛、树丛等避免风吹日晒的位置。所以在公园里,最容易被蠓虫叮咬。

蠓一般是“团队作战”,喜欢在野外成群结队地飞舞,尤其是夏天。

此外,与蚊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进食方式不同。蠓喜欢在靠近地面的区域活动,所以说,蠓更青睐于人的下肢。

这也是为什么经常在白天,我们裸露在外的双腿、脚踝会被咬出大面积出现“蚊子包”。

别挠!被咬了试试用这些方法止痒

蠓的体长仅1-4mm,比芝麻粒还小,呈褐色或黑色,也被叫作小黑虫、小黑蚊。别看它这么小,咬起人来却很凶。

注意!虽然被咬后会很痒,但最好别挠!挠过之后那一阵是爽了,可皮肤根本经不起这么折腾,万一挠破皮会更加严重!

如果实在管不住自己小手的话,可以尝试用这些方法止痒:

①用硫磺皂、肥皂水或炉甘石洗剂外涂。

② 保持被咬的地方干净,如果起泡弄破,要用碘伏涂抹,一定要保持干净。

③ 皮肤症状明显者,可服用抗过敏药物,继发感染者选用抗生素。

如出现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要及时就医,告知医生蠓虫叮咬史。

如何预防被蠓虫叮咬

普通的蚊帐和纱窗,根本对付不了这难缠的小玩意,连电蚊拍对它们来说,都跟闹着玩一样。加上蠓虫幼虫的孳生地比蚊子的复杂,想要彻底清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蠓也不是什么各项属性拉满的全能六边形战士,它也有弱点。不想被蠓虫叮咬,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1.浅色系着装,长衣+长裤

最直接的是物理防护,出门就穿长袖长裤,最好长袜也套上,让蠓虫无缝可钻;

多活动,别让蠓虫在身边聚集;

另外,穿浅色系衣服也有一定防蠓效果。

2.勤洗澡

勤洗澡也有一定效果。蠓和蚊子一样,也是闻着味儿来的。少点体味儿,蠓虫可能会绕过你,寻找下一个更明显的目标。

3. 随身带“家伙”驱蠓虫

尽量远离蠓活动频繁区域,如果不可避免的话,在身体裸露的部位涂抹一些驱蚊水。

4.空气流通

蠓的体型较小,弱不禁风,不喜欢在风比较大的地方活动。因此想亲近大自然,又想穿美美的小裙子,露腿裤的,可以选择风稍大一些的天气出行,减少蠓虫叮咬。

夏季防虫指南

除了蠓虫外

夏季还有不少虫子危害也很大!

这份防虫手册及应对方法

转发周知!


来源 |深圳卫健委、新闻晨报、广州日报、央视新闻、网友评论


编辑:杨浩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