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斐最大规模个展“潮汐宙合”上海浦东美术馆启幕

来源:金羊网 作者:何晶 发表时间:2024-06-23 09:12
金羊网  作者:何晶  2024-06-23
6月22日,上海浦东美术馆重磅大展《曹斐:潮汐宙合》正式启幕。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晶

图/主办方提供

6月22日,上海浦东美术馆重磅大展《曹斐:潮汐宙合》正式启幕。该展览是浦东美术馆自开馆以来首个女性艺术家个展及首个影像与媒体艺术大展。

这是艺术家曹斐首次在上海举办她的大型中期回顾展,也是世界范围内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曹斐个展之一。

1978年,曹斐在广州出生。“今年我46岁了,但我感觉自己依然年轻。这次展览是我的中期回顾展,这么说并不那么准确,因为回顾意味着某种固化,没有发展的空间,我认为自己还有很旺盛的创作力。但人到中年,积累的作品实在太多,需要作一个阶段总结,因此三位策展人和我一起办了这次展览,用迷宫、岛屿、游戏等方式,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展体验。”曹斐在开幕式上说。

2001年,曹斐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2006年移居北京。

“广州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和全球化是我艺术观察的出发点。之后我搬到北京,视野从南到北。现在,潮汐又将我冲到了上海。广州接地气的街头文化、北京粗粝的798文化,和上海的精致都在这个展览中融合。无论是在迷宫、岛屿、车间,还是剧场,都需要我们每个人自己去找到出口,希望观众能够通过我的作品,了解中国社会的变迁。”曹斐说。

当下备受关注的中国当代艺术家

曹斐是当下最受国际关注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也是首位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个展的中国艺术家。她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分馆、香港大馆美术馆、英国伦敦蛇形画廊、巴西圣保罗州立当代美术馆等众多国际大馆举办个展。

曹斐的作品融合社会评论、流行美学,参考超现实主义并运用纪录片拍摄手法,反映当代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变化。

本次展览完整梳理与展示了曹斐跨越近30年的艺术实践,艺术家充分利用浦东美术馆整个二层空间,以“非线性”式排布,用更富有弹性的视角勾勒出其艺术实践的深度轮廓。

展览围绕“时间”“身体”与“技术”等系列主题展开,囊括了曹斐多个长期重要项目,具有代表性的系列包括“珠三角”时期的早期作品,以“人民城寨”为起点的“元宇宙”数字虚拟时空,以及研究性项目“红霞”等。此外,展览中有7件作品为全球首次展出,13件/组作品为国内首次亮相。

把握时代脉搏切入当代现实

“宙合”一词出自公元前7世纪哲学家管仲所著的《管子·宙合》一文,意即天地之间和谐共生的状态。“潮汐”指向了时间的涌动与绵延不绝——前者具备囊括上下古今、万事万物的尺度,后者则强调流动、关联与变迁的生命本质。

“潮汐宙合”意指一种不断自我完善与更新的体系,这暗合了曹斐创作中的精神气质,一种开放、包容且持续演进的世界观。

曹斐善于尝试把握不同时代的脉搏,从不同角度切入当代现实,以其对于中国社会的敏锐直觉与观察,提出稀缺的预言与反思性的洞见。

艺术家并非简单地再现现实,而是凭借另类的创作开启思辨与想象,以回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剧烈变化又生机勃勃的发展历程,以及全球化的时代流动。

从技术到情感,从身体到文化,从日常生活到数字时空,曹斐打造出一个包罗万象且无限延展的多元世界。

从珠三角辐射开来的时代潮汐

出生于广州艺术之家的曹斐,伴随着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浪潮成长。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珠三角地区高速发展的巨变年代:高涨的发展热情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劳工使这里成为“世界工厂”;同时深受舶来文化的影响,地域上邻接中国香港——这个亚洲最火热主流文化、音乐以及电影的产地——西方流行音乐也随着“打口碟”于广州流入,这让珠三角地区成为中国当时最前沿的文化汇集之地。这样的环境直接影响了曹斐的早期创作。

浦东美术馆的镜厅被曹斐打造成了充满热带风情的独特空间。

在这里,呈现了1995至2005年期间她的十余件早期作品,包括美院学生时期创作的舞台剧《校园狂想曲 2》(1995),观念影像《起舞》(2001)和《手语》(2001),以及记录广州城中村的实验影像纪录片《三元里》(2003)等。

这些影像作品多以便携式手持录像机拍摄,由朋友或群众演员参与创作,直接地介入到日常环境和周边事件中去,展示了艺术家的创作质感和在地魅力。

2006年《谁的乌托邦》是曹斐的代表作之一。作为一名驻地艺术家,她在位于广州佛山的欧司朗灯泡厂驻留半年,亲身体验当代工厂生活。她深入了解了中国新工人阶层的真实状况,在整个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感知社会疾速发展之下每一个个体小人物的梦想与英雄主义。

搬到北京后,她的创作背景从珠三角辐射开来,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得更复杂与多元。“红霞”(2015-2024)作为曹斐的长期研究项目,几乎是其之前所有创作的“综合”。

曹斐试图打造一段史诗般的复调叙事:对于身份与身体的探讨,对于都市空间的体察,对于劳动与工厂的关注,对于技术与媒介的迷恋,都融汇在“红霞”的方方面面,如同一座“记忆宫殿”。

该项目囊括了科幻长片《新星》(2020年FIRST青年影展开幕影片)、纪录片《红霞》、虚拟现实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以及红霞项目新作品《红霞献曲》等,形成一个“红霞宇宙”。

在虚拟与现实中创制世界

作为元宇宙这一虚拟领域的先行探索者和全球最早实现数字化生存的艺术家,曹斐从2007年开始就将整个时代折射进数字世纪,创制了一个个虚拟世界。

《人民城寨》是曹斐用网络角色扮演游戏“第二人生”搭建的一个车水马龙的沉浸式都市,而她自己的数字化身“中国·翠西”是这座城市的守护神和首席女主人,亦是一个富有冒险精神、勇敢、变化莫测又令人迷醉的数字存在。

“2007年,我在人民城寨这个虚拟世界中建造了东方明珠。而这次展览所在的浦东美术馆,就在东方明珠脚下。在虚拟世界的窗外就能看到真实的东方明珠塔,这是一种有趣的互动,也希望能给观众带来更沉浸的体验。”曹斐说。

本次展览中,曹斐正在进行中的最新项目《疾飞》首次与观众见面。

影片为我们呈现一种新型的“农业未来主义”。这是一种“无人”农业,由天空中盘旋的无人机与地面上耕作的机器人共同完成。曹斐以此形式在未来主义与人类的古老传统之间建立起新的连接,预计整个项目将在2025年完成。

编辑:苏惠琳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