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出水即惊艳四方!一文带你了解出自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的珐华器

来源:海南发布 作者: 发表时间:2024-06-24 11:01
海南发布  作者:  2024-06-24

在深海尘封500余年

出水时依旧色彩斑斓

可谓惊艳天下

本期《重生吧,文物》

带你了解出自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的

珐华器

重生自述

不久前,冲上热搜的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最新成果,大家都看到了吧?我们就是在“一号船”被发现的“明星团队”——珐华器。在我们“出生”的年代,同样是作为“颜值担当”的装饰品深受大家喜爱。一起来了解我们的故事吧。

珐华

又称为“珐花”“法华”

一种陶瓷装饰技法

是具有独特装饰效果与

民族风格的陶瓷彩绘品种

珐华瓷器

珐华器

最常用壁画的沥粉彩绘技法:

制作时,通常先在经素烧的胎体上

用泥料勾出凸起的纹饰轮廓

在轮廓内分别填入各色釉料

再入窑煅烧而成

贴花、堆塑、镂空等

也是多见的装饰技法

珐华贴金梅瓶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上的珐华器

常见梅瓶和大口罐

纹饰以莲池纹、折枝牡丹纹、

如意云头纹和璎珞纹为主

珐华器的胎与琉璃器相同

釉的配方也和琉璃器大体相同

只是助熔剂有差异

蓝如深色宝石之蓝

紫如深色紫晶之紫

黄如透亮之金珀

在民国时期专论古陶瓷的

名著《饮流斋说瓷》中

作者用宝石、紫晶、金珀的艳丽

来形容一种陶瓷的色彩

这份殊荣属于珐华器

后世学者常用釉色晶莹肥润

造型典雅雍容来描绘它

珐华瓷器

以珐华梅瓶为例

孔雀蓝打底

凸起的线条勾勒有致

形成凹、平、凸三层立体纹饰

既有工整的图案特色

又有传统的绘画风格

极具清新典雅之气

珐华梅瓶

据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馆长辛礼学介绍

此次一号沉船出水的

部分珐华瓷器的表面

出现了主体纹饰贴上黄金金箔的工艺

这是以前没有发现过的

制作工艺非常高超

珐华器的兴衰发展

很难从单个窑口去观察

却可从其胎釉成分变化管窥一二

珐华釉是一种以牙硝(硝酸钾)

为助熔剂的中温釉

可追溯到唐代中亚地区

传入的波斯釉陶

金代开始出现孔雀蓝釉

元代时部分琉璃上

开始使用孔雀蓝釉

这是珐华的萌芽形态

左:珐华梅瓶;中:绿釉梅瓶;右:珐华贴金梅瓶

明初

山西地区开始烧制典型的珐华器

并逐渐趋于成熟

最晚在明代中期

景德镇在山西珐华器和

景泰蓝工艺的影响下

烧出工艺更精湛、颜色更鲜艳的

沥粉填彩瓷胎珐华器

珐华器发展达到顶峰

珐华梅瓶细节(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明代中期以后

无论是山西还是景德镇

珐华器都走向衰落

清康熙时

又开始仿制珐华器

珐华

创烧于元代

盛行于明

清代逐渐衰退

乾隆以后很少烧制

由于珐华瓷器在历史上

流行的时期比较短暂

以至于国内考古发现的

珐华器数量并不多

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调查实景拍摄

作为我国沉船考古中

首次发现的珐华器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

直接证明了明代中期

景德镇珐华器曾作为商品对外销售

成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

又一个重要见证

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调查实景拍摄

南海西北陆坡

一号沉船上的批量发现

有望给专家学者

发现珐华器的种种谜团和未知

提供更多线索

如此精美的文物

用现代的眼光看

还city不city?

想来看看它们吗?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的考古发现意义重大,遗存文物数量庞大,品类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当前,考古调查完成了阶段性工作,出水文物约一千件。待部分文物具备展出条件后将进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展厅,跟公众见面,时间预计在今年“十一”前。

编辑:郑健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