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人:杜传贵 林海利
总策划:孙爱群 孙璇 黄卫红 吴江 李艳文 刘佳宁 孙晶
策划/统筹:张爱丽 黄婷 胡彦 程行欢 庞倩影 钟凌瀚
执行:陈泽云 黄颖琳 詹淑真 吴珊 严锦程 蓝景然 彭勇 成家琪 郑泽宜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彦 詹淑真 图/受访者提供
抄写了三遍的自然笔记、孩子们对新优花卉的交口称赞、特殊儿童也能参与的自然教育活动……广州不仅去年获称全国自然教育活力城市,而且以受教者的知识进阶与用心反馈,证实了人们对这片自然教育热土的认可。
广东走在中国自然教育前列,广州样板就是写照之一。十载春秋以来,广东省涌现出了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华南国家植物园等一批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自然教育场所。近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实地走访分别在动物科普、植物科普、儿童科普方面表现突出的三处自然教育场所,探寻广东扎实推动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秘诀。
白云绿苑:专业导师大开“研”界
千年花城芬芳不尽,一处藏于白云山坳的幽静绿苑,不仅承担了广州所有天桥绿化工作,而且正把一群又一群广州孩子培养成善于用父本、母本杂交育出美丽花卉的“小小育花匠”。
“小小育花匠”是一系列为期半年的观察课程,与“听见花开”“植物医生”“城市自然家园”等同属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园科院”)打造的知名自然教育品牌,这些课程涉及家庭园艺、植物体检、古树名木保护、观鸟等方方面面。
“作为一所研究院,我们有优厚的林业园林科技资源。”广州园科院科技推广部部长吴超告诉记者,该院具备生态学、林学、植物学、风景园林、昆虫学、土壤学等多种学科背景,引进保存观赏植物资源3000多种。
记者了解到,包含26名专、兼职导师的自然教育团队,重点策划了植物种质创新、树木安全性评估、树龄鉴定、城市生态、生物防护、生物多样性六大系列40余门系统化、多元化、分众化的特色自然教育课程。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820余场活动,覆盖受众超230万人次。
柔和的雪花木、清香的花叶灰莉、艳丽的亮叶朱蕉……一进入院内,就已经踏上自然教育径,漫步其中,一会儿被广州第一棵美丽异木棉吸引目光,一会儿惊叹于松鼠跑酷场里赤腹松鼠、倭花松鼠的可爱。
来到科技馆,如同置身奇花异卉遍布的小园林,不少孩子赞叹其中的“广州1号”矮牵牛。“为了打破国外种子公司的垄断,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们培育出‘广州系列’矮牵牛,花色美、耐湿热、更抗病,终于扬眉吐气了!”吴超表示,该院自然教育课程的最大亮点就是林业园林科技资源科普化,还融入了互动游戏、科学观察、动手实验、劳动实践等环节。此外,该院积极推进“科普进校园”,与广州市第二中学等 42 所学校共同开展了140余场次活动,服务了约2.3万人次。
城央灵囿:自然教育界的广东大腕
“同学们,长颈鹿的超长舌头有什么作用?”6月一如以往,广州动物园科普教育部科普老师“小熊猫老师”莫嘉琪,与其他团队成员一起走进全市多个小学,讲授《动物舌头大揭秘》校外课堂。
占据城区“C位”的广州动物园,是全国三大城市动物园之一,它不仅常年是旅游界的“顶流”,也是自然教育界的大腕。旗下2017年起步的拳头产品“动物课堂”备受欢迎,下设校外课堂、亲子课堂、实践课堂和科普大讲堂/动物故事会四大类型,去年总共组织超过600场次。
校外课堂是动物课堂最抢手的王牌项目,科普老师按照预约结果,进入校园讲授每月不同主题的公益免费课程。2023年,校外课堂共走进9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受众学生约1万人。
莫嘉琪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专业,曾是小熊猫的保育员,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自然教育的行列,她回忆,从业至今幸福感最强烈的时刻,是看到孩子开心地画了三遍火烈鸟课堂的自然笔记来加深记忆。
“我们开展常态化公益自然教育课堂的持续时间、场次及规模上,都达到‘广州之最’和‘全国领先’的水平。”科普教育部部长黄志宏告诉记者,广州动物园现有野生动物400多种,5000多头,立足本土物种和中华传统文化,匠心设计了自然教育课程。
比如,趁着5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和世界水獭日的时机,广州动物园携手深圳企业开展以水獭保护宣传为主的系列活动。又如,广东省省鸟白鹇、广东“本地”蜗牛和蝙蝠等乡土物种都会被纳入课程设计范围。此外,今年龙年,园内重点介绍了中国特有的小型鳄类“土龙”扬子鳄。
去年,广州动物园晋升为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并成为中国自然教育大会的分会场,全年入园游客突破900万人次,较2013年翻了一番多,创近年新高。接下来,黄志宏透露,两三个月后,将建成以讲解特色植物为主的第二条自然教育径。
教育乐园:打造“儿童友好”自然基地
在广州市儿童公园,四季更迭的花境不仅是网红打卡的背景,更是孩子们探索自然、启迪智慧的乐园。自2014年对外开放以来,这座占地面积31.88万平方米的公园,以其“自然生态,科普文化,亲子交流,参与体验”的核心理念,成为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的典范。
春天,宫粉紫荆如云似霞;夏天,凤凰木如火如荼;秋天,异木棉绚烂夺目;冬天,洋蹄甲静静绽放。广州市儿童公园的四季花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多彩的自然观察与学习平台。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感受季节的律动,学习植物的生长知识。
据介绍,公园还开设了导赏类、探索类、共创共建、自然教育+艺术、自然教育+美育、自然教育+书香文化、自然教育+特殊儿童七个课程类型的特色自然教育活动。例如2023年的“自然艺夏”儿童艺术创作季,公园邀请了大湾区的艺术家和孩子们一起创作,将艺术与自然教育相结合,让孩子们在自然中激发创造力。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儿童公园积极与学校、企业、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公园联合中小学校开设自然教育课堂、参与慈善组织关爱特殊儿童、推动建立“街道-社区-公园”三级联动关爱服务体系,共同打造“知野绿洲共建花园”,构建了一个多方参与、资源共享的自然教育生态圈。
近年来,广州市儿童公园通过直播、开设小红书账号、公众号宣传等方式,将自然教育活动的影响力扩大到线上。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立足儿童视角,优化园区绿色空间的建设;借助园博会分会场、生态花园项目的实施,打造华南国家植物园生态科普示范点,推出高品质的研学课程,开展形式丰富的研学活动。
广东加速完善特色自然教育体系
广州,正以其优厚的岭南文化内涵和自然生态禀赋,为广东自然教育服务体系注入新的动力。当前,广州打造了一批主题鲜明的自然教育场所,如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南沙湿地公园等突出湿地红树林教育;华南国家植物园、广东树木公园等突出珍稀濒危植物教育;广州动物园、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开展野生动物自然教育等,不断推进形成集观赏、体验、互动于一体的自然教育场所。
广州是广东着力推动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广东省自然教育起步早,自2014年深圳率先建立全国第一个自然学校以来,已走过十载春秋。去年,广东正式获评全国自然教育示范省。截至2023年,全省已认定省级自然教育基地115个,实现21个地级市全覆盖;其中,广州已有19个省级自然教育基地,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同时,全省已新建设自然教育场所148个,绝大部分免费开放;发布141条特色自然教育径,覆盖全省18个地市。
此外,广东省还坚持将湾区特色融入自然教育工作,积极对接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对口部门、社会组织,共同打造“粤港澳自然教育讲坛暨嘉年华”“粤港澳自然教育季”“粤港澳自然观察大赛”等自然教育系列品牌,加快构建大湾区自然教育“同心圆”。
2024年至2025年是广东特色自然教育体系建设的完善提升期。根据《广东省自然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广东力争到2025年评定高品质自然教育示范基地20个、自然教育径150条及自然教育园区(场馆)300处。
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东将以休闲旅游业、品牌活动项目和特色文创产品为抓手,持续构建“珠三角自然教育创新示范区、沿海自然教育湿地特色带、粤北自然教育森林体验区”的自然教育发展格局,打造自然教育的广东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