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南园古村:一半诗意一半烟火

来源:金羊网 作者:吴奕镇、陈殷、潘小科 发表时间:2024-06-27 06:58
金羊网  作者:吴奕镇、陈殷、潘小科  2024-06-27
南园古村位于河源市东源县仙塘镇红光村,毗邻风光旖旎的东江河畔,水路有东江航道贯穿。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吴奕镇 通讯员 陈殷 潘小科

炎炎夏日,驱车前往河源市南园古村,停靠之后步行进入这座具有500年历史的古村落,在网红咖啡店打个卡,倾听一场独具特色的村级音乐会,感受这里的诗意与慢下来、静下来的惬意时光。

南园古村位于河源市东源县仙塘镇红光村,毗邻风光旖旎的东江河畔,水路有东江航道贯穿。这里因地处东江南边一个百年果园而得名,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由当地潘氏后裔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由村内客家文化广场、老衙门、上新碉楼博物馆、新衙门、古炮楼遗址、大夫第、柳溪书院等21幢明清时期客家方形围屋组成,是“潘氏”同姓聚居的代表性客家古村落。

“柳映青衣书映雪 溪生绿水笔生花”,这是柳溪书院门口的对联。这座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重修于2005年的书院,它的一砖、一瓦、一土、一石、一木铭刻着这里曾经教书育人的历史。柳溪书院的大厅前,当地人将《朱子治家格言》刻在墙上用来教育后人。

南园古村另外一处网红打卡点,要数古炮楼遗址。古炮楼遗址现存三层,拆毁之前的炮楼有七层高。据传,该炮楼里面布置有24门大炮,数百支枪,分布在炮楼四周大小不同的枪炮眼上。墙身厚度达到80厘米,当地称为“粽墙”。墙身的材料不单是沙、石灰和黄泥,还加入了炒过之后的糯米粉、红糖,使墙身更结实坚固、韧性更大。

近年来,随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百千万工程”的不断推进,南园古村充分对历史风貌古建筑进行了保留和修缮,该村致力于乡村环境提升,使得古村先后获得“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生态示范村”“河源市第一批保护古建筑”“东源县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等荣誉,“柳溪书院开笔礼”更是被列入河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客家古村落资源禀赋丰富,如何结合文旅、结合生活进行盘活与利用?红光村有了新的答案。红光村党支部书记潘国集介绍,为盘活村内现有古建筑资源,该村将闲置古民居流转集约到村集体,结合文旅发展需求,主动寻求有想法、有干劲的青年来南园古村创业,并通过免租优惠政策吸引、优先选址等方式帮扶商家入驻。

如今,南园古村有了网红咖啡店、客蓝手染基地等新消费项目,另外还举办了“乐享荟之夜”“繁花音乐节”“南园古村文化艺术节”“乡村大舞台落成文艺汇演”等文艺演出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大大提高了南园古村的客流量和关注度。

2023年,南园古村成功创建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当地通过南园乡村大舞台,引导村民自编自导节目,通过各类主题活动宣传推广古村,不断培育和引导咖啡馆、新茶馆等乡村新业态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让这个古色古香的村落更加有人间烟火味。

编辑:聂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