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权科:建完“争气桥”他这样开启“人生下半场”

来源:金羊网 作者:孙唯 发表时间:2024-07-01 07:15
金羊网  作者:孙唯  2024-07-01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苏权科回归初心,40年前曾做过3年高中物理老师的他,选择来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担任首席工程师和实践教...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图/学校提供

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在烟波浩渺的伶仃洋上,一座雄伟的大桥东接香港,西达澳门和珠海。6年前,这架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联通。

每一个举世瞩目的工程,背后都是一群默默奉献付出的“最可爱的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首席工程师、实践教授苏权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从百米小桥到港珠澳大桥

“在这里建桥,一定要建一座为中国人争气的桥,一座在世界上拿得出手的世界一流的桥!”从年富力强到两鬓斑白,时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的苏权科在岗位上坚守18年,带领团队攻克了一项项世界难题,完成了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建设,把众多国际同行眼中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时钟拨回到40多年前。1983年,伶仃洋大桥建造设想被提出。而苏权科的“造桥梦”则开始于两年之后。那一年,他进入长安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开始硕士专业的学习。“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关注这座桥的进展。”苏权科说。研究生期间,苏权科参与建造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座桥——陕西大荔县一条小河上,一座不足百米的小桥。当时,苏权科自己也很难想到,多年以后,从一座小桥出发,他真的造出了拥有许多“世界之最”、横跨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

1994年,苏权科前往美国,看到了美国的金门大桥。先进的建造方法、材料和设备,让苏权科叹为观止,而当时我国的桥梁建设,很多还处在“人扛肩挑”的阶段,巨大的差距让苏权科暗暗下了决心——要在祖国造出世界一流的跨海大桥。“只要瞄准这个目标,再累也不感觉辛苦。”苏权科说。

2003年,有着丰富跨海大桥工程管理经验的苏权科,被推荐担任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技术负责人。此后,苏权科踏遍十几个国家的跨海工程现场,反复论证修改几百本设计研究方案,扎根一线研究复杂恶劣的海洋条件,带领团队攻克一个个世界桥隧建造史上的难题……

“我自己经手的每一座桥,每个关键的地方,我都会爬上去,盯得仔仔细细,甚至这个东西在哪里加工的,我都要跑到厂里去看,建成的每一座桥,我心里都是有底的。”苏权科说。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从41岁的意气风发到56岁的两鬓微霜,“大家在伶仃洋上的15年,就是为了中国桥梁同行争气,也是为中国制造业争气。”

架起从研究到应用的通道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苏权科回归初心,40年前曾做过3年高中物理老师的他,选择来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担任首席工程师和实践教授。

2018年起,苏权科就带着团队同香港、澳门多所知名院校,投入到港珠澳大桥的“数字大桥”建设中,让大桥的运维更科学、精准、智能。其间,他结识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二人在粤港澳合作、学科交叉融合的办学理念和科研应用转化等方面的想法不谋而合。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采用全新的融合学科的学术架构,这也成为吸引苏权科最终选择这里开启自己“人生下半场”最重要的因素。在这里,苏权科与校内各行各业顶尖的教育家、科学家、青年学者碰撞思维,及时了解到全世界各行各业的最新发展。“与这些老师接触就像和全世界接触。”对他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2023年,苏权科入选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并作为获奖代表上台发言。他表示,将继续发挥自己多年的工程经验及与港澳合作经验,努力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更多杰出的工程师,不断提升中国工程师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如今的苏权科,正在从一名“国家卓越工程师”向培育“国家卓越工程师”的角色转变。“我之前没有什么好的英文名字,在我学习的小圈子,大家都亲切地称呼我为‘Bridge’,我觉得挺好,本身自己就是一个桥梁工程师嘛。”在建造了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之桥后,苏权科也希望自己能化身一座桥,将学界和工程界紧密相连,架起从研究到应用的实践通道。“作为一所科技大学,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有其必然意义。只有你有足够的实践能力才能够把先进的、前沿的知识变成样品、产品,或者重大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跟其他技术联动发挥作用。”苏权科说。

编辑:郑健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