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集市上,人大代表摆起了摊儿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柳卓楠 发表时间:2024-07-03 07:52
羊城晚报  作者:柳卓楠  2024-07-03
在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道的集市上,人大代表们就这样“开张”了。不过,他们摆摊并不卖东西,而是收集民意。

从“群众上门”到“代表出街”,收集民意的联络站来到群众身边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柳卓楠 

图/受访者提供

你听说过人大代表“摆摊”吗?

一顶帐篷、一张桌子、一条横幅、一个本子,在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道的集市上,人大代表们就这样“开张”了。不过,他们摆摊并不卖东西,而是收集民意。对于朱村街道及下辖村居的居民来说,这样的场景已经非常熟悉。常常是代表刚出摊,就迎来一群阿叔阿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起来。一桩桩老百姓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就在这样的交谈中被记录下来,获得妥善解决。

把代表联络站“搬”到街上,“原汁原味”收集社情民意,这是广州市增城区人大常委会朱村街道工委去年年底开始探索的代表联络群众新方法。日前,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广州”调研采访活动走进增城区,记者实地探访朱村街道工委,了解“代表摆摊”背后的故事。

专挑人多处摆摊,引居民主动谈问题

走进增城区朱村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迎面就能看见一面“代表为民办实事”照片墙,上面记录着代表为民履职的故事。来到二楼办公区,一个名为“人大代表出摊纳民意”的红色记录本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翻开一看,从2023年11月27日到2024年6月,本子上满满当当地记录着代表“摆摊”的情况。山田村群众反映村容村貌有待改善,村民们急需现代化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朱村社区居民反映运河周边杂草丛生影响群众散步;联兴村村民反映某村民自建房鸡舍噪音扰民;龙新村反映农田建设停车场不合理……一件件民生实事的办理过程被详细记录在本子上。

代表联络站是代表联系群众、听取民情、汇聚民意的重要场所。大多数情况下,驻站的人大代表们会定期在联络站内接访,等候群众上门提问题。但朱村街道工委却创新方法,选择让“代表出街”,把联络站“搬”到大街上,在市井间纳民意。

这一想法从何而来?增城区人大常委会朱村街道工委主任梁晓生告诉记者,那是在2023年年末时的一次人大代表交流会议中,围绕如何能够更好地收集民意,驻站的十余位人大代表进行了探讨交流。

“我觉得我们不能等群众上门,要主动走到群众中去”“很多老百姓觉得专门上办公室里提意见有些拘谨,太正式了,不敢来”……梁晓生说,当时代表讨论很热烈,不时蹦出一些新点子,最后大家一致觉得代表应该“走出去”,主动和群众接触,倾听民意。

“我们‘摆摊’专挑人多、热闹的地方,去过村头大榕树下,也去过集市、学校、社区,群众会很好奇地围过来聊天。这样交流没有距离感,更能听到群众真实的声音。现在很多居民都认识人大代表了,一看到他们‘摆摊’就主动上来提问题。”梁晓生说。

履职为民“零距离”,帮群众解决烦心事

如今,朱村街道工委每个月都会组织驻站的市、区人大代表开展“出摊”纳民意活动,每次活动有2名至3名人大代表参加。从去年年底至今,人大代表们已经走过了朱村街道下辖的7个村(社区),帮助群众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

广州市人大代表张金女是朱村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的驻站代表之一,她参与过多次代表“摆摊”活动。2023年年末,张金女在朱村街山田村站“出摊”纳民意时,有群众向她反映:“以前农村会开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就不得了了,现在有的村已经在搞数字化养殖和电商销售,村民们急需现代化农业生产技能。”

了解情况后,张金女和人大朱村街道工委高度重视,马上向相关职能部门了解情况,研究讨论具体对策。2023年12月,朱村街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在专题研讨会上提出,开办“乡村夜校”,依托广州科教城平台优势,吸纳院校教师、致富能人向村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今年3月,朱村街“百千万工程”乡村夜校正式开班授课,吸纳60名优秀师资组建“乡村夜校讲师资源库”,精心开设家电维修、电商直播、畜牧养殖、无人机驾驶等课程,累计为700余名学员提供实用技能培训。

“我每个月有四次联络站接访群众活动,以前在联络站里的时候人很少,一天也就四五个人。很多村民说去站里太拘束了,不太愿意来。现在‘摆摊’之后,2个小时就有十几个人来,我们联络群众更密切了,履职也更方便了,这种形式非常好。”张金女说。

记者了解到,自2023年11月以来,人大朱村街道工委已组织代表14人次开展“摆摊”活动67场次,现场解答群众意见27条,形成意见建议10条。

人大“搭台”,代表“出摊”,“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生硬的文字,而是鲜活地存在于市井烟火间。

编辑:郑健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