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通讯员 科记协
图/主办方提供
暴雨、高温、洪灾……面对各类极端气候频发,我们将如何应对?7月7日,第二十四期花城院士科技会议暨2024年人工智能、计算机与物联网学术会议在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举行。会议上,有科学家提出构建数字孪生地球,对极端天气影响和风险进行推演和定量评估。
“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在未来已经是大概率事件,一旦突破2℃,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也会显著增加。”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宋君强说道。
他提到,未来,气候问题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全球面临的最大风险。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台风、暴雨、雷暴、冰雹、龙卷风、高温、寒潮、干旱、洪涝等各种极端气候事件都将频发,对人类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将产生重大影响。
他在“地球系统数字孪生的构建与挑战”演讲中提出,构建起一个与物理地球平行的数字孪生空间,能够对未来天气精准预报,对极端天气影响和风险进行推演和定量评估,通过极端天气灾害防控交互推演,指导政府应该怎么决策、老百姓应该怎么行动,以尽可能减小极端天气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据介绍,地球系统数字孪生,是以地球系统观测为基础,通过融合地球系统模式、资料同化和AI技术等,耦合社会系统模式,在数字空间构建与物理地球系统平行的数字化复制品中,真实表达物理地球系统过去、现在及未来状态,并评估在各种场景下地球系统状态的演变。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广学在题为《时空大数据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报告中指出,2023年5月17日,随着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标志了北斗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建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性能要求最高、系统技术最复杂的全天候、全天时空间基础设施。北斗创造性地提出并验证了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中国方案”:即一个混合座设计、两种服务体制、三步走发展道路。目前,北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产业链基本打通,已形成了由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链。特别是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北斗三号系统继承北斗有源服务和无源服务两种技术体制,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航(定位、测速、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服务,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还可享有区域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
本次会议由广东省科技厅指导,广东省计算机学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