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报道,近日,记者接到报料称,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路13号线农林下路站建设工地,疑似挖掘出文物。
7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二期农林下路站”项目施工地,即原东风东路697号大院附近,记者看到现场有“文物发掘”的立牌和标识,工地上标语写着“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地是处于考古前置工作阶段。附近居民向记者表示,她在本月路过施工工地看到,疑似有陶片状物体在此处被挖掘出来。
东风东路曾多次发现古代文化遗存
记者了解到,早前,在靠近上述地块的东风东路695号,为“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二期(朝阳至鱼珠)工程项目农林下路站(一期)”工程,此前被划定为广州市“小北-建设新村-华侨新村-太和岗-区庄-麻鹰岗”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当时,东风东路695号工地建设处,发现了古代文化遗存,有关部门还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东风东路小学发现汉至明清遗迹约90处
另外,在去年12月,东风东路小学本校区及广州市第二幼儿园教学楼改扩建工程(一期)考古发掘项目引发广泛关注。
2023年12月16日下午,羊城晚报记者来到位于越秀区东风东路756号的东风东路小学本校区考古现场,看到有专业人员正在进行作业,发掘现场规模较大,勘探显示墓葬以汉、两晋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主,不少晋南朝时期的砖室墓设有造型精美的长排水沟。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朱明敏介绍,东风东路小学本校区及广州市第二幼儿园教学楼清理汉至明清等各时期遗迹约90处,其中墓葬71座,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20座,唐宋时期14座以及明清时期37座,灰坑9个,井3口,排水沟7条,出土鸡首壶、青釉碗、三足砚、四系罐、滑石猪等各类质地文物约108件(套)。
遗憾的是,受现代建筑基础影响,此次清理的古代遗迹绝大多数保存状况一般,墓葬分布相对集中,存在晚期墓打破早期墓的现象,且多被盗扰、出土器物较少。由于缺少文字材料,尚无法确认墓主身份,不过暂未发现高规格墓葬,初步判墓主为普通民众。
由于项目地处“红花岗—竹丝岗—梅花村”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本次发现地点地处广州古城东郊,距广州古城中心(今北京路、中山四路一带)直线距离约3公里。
东风东路小学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张希介绍,1953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该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内配合建设工程进行了多次考古工作,清理了各时期古墓葬、水井、灰坑、灰沟等遗存,出土了大量文物。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工地曾发现120座古墓
更早之前,2010年东风东路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工地发现120座古墓也曾引发关注。
2010年3月开始,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东风东路与先烈南路之间的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工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勘探发掘,在占地8000平方米的工地中发现清理两汉、三国晋南朝、隋唐、宋及明清时期古墓葬120座,墓葬分布密集程度非常高,出土陶、瓷、铜、铁、滑石、玉等各类质地文物900件套,其中有南越国的白玉璧、南朝的青釉鸡首壶等文物精品。
(综合自南方+、广州日报、新快报,部分文图来自羊城晚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