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应云林艺术学院的邀请,著名美术史学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院长黄小峰教授来到广州举办讲座《中国古画四讲》,在两日的讲座中,他精选数十幅山水、动植物、风俗及肖像主题的中国古画,就他眼中的有趣细节,进行分析解读。
于隐秘的角落、模糊的印章、残缺的题跋里,都可能隐藏着画法与技术、风格与样式、题材与主题、个人与时代等种种问题。在讲座中,黄小峰教授深入地呈现着他看古画的观察视角,中途不时用幽默的口吻,来描述他对细节的直观感受。
“今天咱们就是来培养和古画的感情的。”
“一座大山冲天而起,墨韵凝厚,气势雄峻之极。”金庸先生曾在《笑傲江湖》里,这般评价《溪山行旅图》。在这遮天蔽日的山峦下,黄小峰教授发现,画的中景部分藏着一个几乎被忽略的人:一位正在走出半掩树丛间的僧人正要继续赶路,他头戴宽大、顶平的棕笠,着过膝的长袍和外罩及膝的短袍、腰间斜挎一囊——从衣饰推测,是宋代禅宗行脚僧打扮,行脚僧通过行脚远行,访求名师,以求开悟,得心灵的一瞬顿悟。
行脚僧沿着右上方树林中半隐的三联形式佛寺走去,佛寺与僧人之间,构成了向内求法的“隐”的对境关系。与之相对应的,是三位驱着驴队、运送物资行于山下宽阔官道,衣着形似宋代厢军的汉子,一隐一显,一出一入,两个不同方向的行动瞬间,或许恰是入世与出世的意义并置。
在《溪山行旅图》里,小小的行脚僧几不可见,可正因他的存在,于山水实相下,画中那禅隐的灵境悄然浮现。
一般人看《早春图》,最直观的感受,应是冬春之交的气韵。但黄小峰教授从画面五棵连理松上,看到了对北宋“君臣共治”政治生态祥和表现的隐喻。
宋初,便逐步确立了皇权、相权、台谏三权,构成宋代中央政府的三角共治架构。《早春图》创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正值神宗与王安石锐意推动变法之时,这对同样心怀富国强兵之志的君臣,正逐步将新法推至高潮。
黄小峰教授指出,画中连续出现五株连理松,乃作者有意突出的祥瑞图像。他进一步解释,连理木自汉代肇始,即是象征帝王德政的祥瑞;至宋代,连理松则指代两位同心同德的君子之交,似是默示神宗与王安石的合衷共济。在黄小峰教授看来,画的正中线上,在“其象若大君赫然当阳”(《林泉高致》)的堂堂大山前,有一株恣意生长的连理松,如朝堂上轩然得势的君子。画中另外四棵连理松,错落布于其余山头上,仿佛在歌颂着明君慧眼识珠、朝堂上群贤毕集的佳话。
明代“吴门画派”领袖沈周80岁的自画像面上,有着诸多细致刻画的黑斑和皱纹,为何他没有“美颜”呢?
这张自画像,为半身像构图,行叉手礼,头戴周子巾。上方还有沈周对自己相貌的评价,话中满是不在意:“人谓眼差小,又说颐大窄,我自不能知,亦不知其失。”
黄小峰教授根据画面特征及沈周题跋,分析:
一、半身像构图与叉手礼模仿了儒释大家的肖像样式;连面部黑斑分布,也与二圣朱熹历来所传画像的样式有所相似;二、从手部到面部,沈周有多个细节均符合明代相术书中的长寿特征,例如其面部有多颗寿斑黑而偏方,一如《柳庄相法》言:“老人生斑为寿,斑高黑方好,平黄主穷。”;其瘦颊、寿眉、法令纹与《相法全书》《神相全编》中的寿者相描述相似。
画中甚至可见,沈周微微抿嘴,以更贴合相面术中的长寿嘴型。回看他的自画像,一派天高云淡、参透世事的洒脱下,是否仍带着对世俗年华的深深眷恋?
乡间树下,一位年长的货郎放下肩上的两大筐货物,身上还插满了各式商品,任妇孺挑选,气氛乐也融融。黄小峰教授却发现,其中一个担上的货物间,吊着一个没有下颌的头骨,颇有点骇人。为何货郎会带头骨?
或许,要从货郎的身份分析。
只见画中货郎戴着一条独特的“项链”,上面坠着代表郎中标志的眼睛圆牌,还有牙齿、耳朵、鼻子和脚的模型,以及小葫芦和类似小罐子一样的物品[1];在货物筐上有一个竹编的小斗笠帽,帽身上贴着一条细长的广告招幌,上面写着“攻医牛马小儿”或“专医牛马小儿”[2]。货郎所戴的幞头上,似乎还插着几个见于北宋外科著作《卫济宝书》中记载,用于治疗痈疽的手术用针具[3]。除此之外,货郎身上挂着的众多物品中,还有药用价值颇高的水牛角、鳖甲、蛇蜕……如此种种,足以判断货郎兼具医生的身份[4]。
医学史上,也早有头骨入药的记载,如宋代官修《证类本草》中,提到天灵盖和虎、狐、兔等动物的头骨用法。再考虑头骨大小与货郎的手掌相似,黄小峰教授根据尺寸及药用价值,推断其应为“主治瘴疟,作汤浴小儿惊痫鬼魅寒热”的猕猴头骨。
黄小峰教授对古画的解读离不开扎实的考据,他在深挖画面符号,解读其具体内涵的同时,还从艺术史视觉图库中进行横向比对,考据历史细节所涉及的问题,寻找与创作直接相关的证据,力图聚集作品的公允全貌。
在艺术史与文史哲修养的深厚积淀外,少时习画的经历,也有助于黄小峰教授更细致地体察艺术创作者的思考过程,更敏锐地把握细节中隐隐绰绰的感性内涵,他因而能从历史、鉴赏、考古与文化等维度中,对古画生成丰富的叙述视角,精妙地拼接出某个特定时刻的历史情绪,这种兼顾多学科的叙事方式,无不透露其敏锐目光和广阔视野。
目前学界常将艺术史研究归为两大类,即艺术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二者的区别,在于研究视野范围。内部研究,强调艺术作品的独立性和自足性,试图从作品的内在特征来理解其意义与价值,诸如风格、形式或审美接受与美感等,延续着古典时期对艺术形式与比例的关注,受20世纪形式主义理论和结构主义理论影响,探讨艺术作品的形式、符号系统及其语境和意义的多样性。理论著作代表有20世纪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的《前卫与庸俗》、阿多诺(Theodor W.Adorno)《美学理论》、迈克尔·弗雷德(Michael Fried)的《艺术与物性》。
外部研究,则将艺术置于社会语境中观察,结合社会学、人类学或地理学等学科,形成艺术社会史的视角,更着眼于艺术的创作者、接受者以及艺术作品、艺术世界之间的动态行为,如视觉或图像的传播与生成机制 [5]。肇始于启蒙时代,代表如温克尔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的《古代艺术史》,后随着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20世纪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研究理论进一步拓展着艺术外部研究的范围,如探讨艺术与社会、经济和道德关系的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现代画家》、分析技术复制对艺术作品“灵光”影响的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强调艺术与社会现实联系的卢卡奇(Georg Lukács)《历史与阶级意识》。奠定艺术社会史研究方法的T.J.克拉克(Timothy James Clark),在《绝对的资产阶级:1848至1851年法国的艺术家与政治》中写道:“艺术家概括的力量建立在特定的知识基础之上,建立在一种包括政治事实,乃至细节在内的精确性基础之上。”[6]当然,两种研究方向并非对立,时时有所交叉。
黄小峰教授的研究方向更倾向于后者,他通过“细读”图像,找到其中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研究点,从而发掘中国美术史的多面性,使其变成一种更吸引人的、更有趣味的、更能激发出问题的领域[7]。
在高清图片唾手可得的当下,任何人都可以拥有无比清晰细致的视觉体验。当我们再面对那些流传有序的古画时,参考黄小峰教授观察、研究、考证的方法,它们便不再是凝固的,我们将更主动地留意其中的文化细节,捕捉更多的叙事可能。
著名美术史学者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院长
主要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书画鉴藏史。2006年至2008年间三度赴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对馆藏中国书画进行整理与研究。201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资助,作为哈佛燕京学社2010-2011年度“艺术史项目”访问学者赴美访问。2014年获得香港北山堂基金资助赴费城美术馆研究馆藏中国绘画。2015年入选国家第二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著有《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西园雅集:两宋人物画》《古画新品录:一部眼睛的历史》。
[1]黄小峰.货卖天灵:宋画中的头骨与医药[J].美术观察,2019,(10):47-54.
[2]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作“攻医”,大都会美术馆藏本作“专医”,克利夫兰美术馆藏本写作“妙医”,北京故宫本只露出“医牛马小儿”字样。从北京本和台北本可看出,斗笠上的字条其实有两段,分别贴在斗笠两边,但另一段被其他物品遮住。北京本上只能看到另一段字条头一个字是“善”,台北本中,只可看出“得”字。两段字条应是一个六言的对偶句,或许为:“专/攻/妙医牛马小儿,善得□□□□。”
[3]黄小峰.货卖天灵:宋画中的头骨与医药[J].美术观察,2019,(10):47-54.
[4]黄小峰《乐事还同万众心:〈货郎图〉解读》,《故宫博物院院刊》2007年第2期。
[5]张哲.全球化图像时代艺术史研究的转向思考[J].大观(论坛),2023,(03):12-14.
[6] T.J.克拉克,《绝对的资产阶级:1848至1851年法国的艺术 家与政治》,赵炎译,商务印书馆,2023年6月版,正文第172页
[7]黄小峰.美术史与多元化[J].美术观察,2020,(10):19-20.
作者|高妃
责编|王绮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