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点燃火热暑期,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红梦引航-遗韵绽彩实践队”探索非遗文创新路径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4-07-23 15:57
金羊网  作者:  2024-07-23

随着七月暑期的热情启幕,广东各大高校积极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万名学子组成实践队伍,深入省内外乡镇村落,扎根基层,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宏伟事业。其中,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的红梦引航-遗韵绽彩实践队,作为这股青春力量的一份子,也正积极贡献着他们的智慧与汗水。


地窖酒香,探寻古法酿酒之魂

红梦引航-遗韵绽彩实践队师生们首站探访了地窖酒展示中心——上庙醇酒厂。“对于细节的严格和质量的把控是让上庙醇酒厂经久不衰并从众多地窖酒厂脱颖而出的原因。”上庙醇酒厂负责人徐巧雄说道。在酒厂负责人徐巧雄的细致讲解下,实践队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地窖酒的选材之道和制作工艺以及地窖酒包装、地窖酒种类。

在窖藏里面,队员们驻足于湿润黄土堆前,徐巧雄手持锄头,循着坛边缓缓挖开泥土,一坛坛封存已数年的陈旧地窖酒坛逐渐显露真容。徐巧雄先生特地从窖藏中取出一坛精心酿制三年的青梅酒,邀请实践队队员共同品鉴了这杯融合了清新果香与醇厚酒香的佳酿。在调研过程中,红梦引航-遗韵绽彩实践队师生不断地为地窖酒传承与发展建言献策。比如在与酒厂负责人徐巧雄交谈提到的地窖酒可信度、口感稳定性的问题。实践队师生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引入现代品质检测技术和认证体系,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分析技术,对酒的成分和品质进行全面检测。同时,申请相关品质认证和地理标志保护,提升产品的市场信誉度和竞争力;二是选用优质的谷物(如糯米、稻米)和纯净的山泉水作为原料,确保酒的基础品质。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水质检测和谷物品质分析,进一步筛选和优化原料,确保原料的纯净度和品质一致性。此次探访不仅加深了队员们对地方特色产业的了解,也为地窖酒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提供了宝贵素材。


猫头狮舞展遗韵,青年接力续新篇

为大力保护和深度弘扬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成员对翁源县翁城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猫头狮展开了深度调研。

猫头狮舞是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猫态与狮形相结合的舞狮表演。集观赏、娱乐、健身、民俗、表演、交流和竞技多种功能于一体。实践队一行来到了翁城省级非遗猫头狮传承培训基地与第一批非遗文化猫头狮传承人曾永柱进行深入交流,聆听他对猫头狮表演背后深厚文化底蕴的讲解,以及近年来传承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咚咚锵,咚锵咚,咚咚锵”,现场突然响起了一段略显生涩却充满热情的鼓点,仿佛春日里初绽的嫩芽,虽稚嫩却饱含生机。实践队的成员们围站在那面古朴的大鼓旁,他们的动作显得有些笨拙,双手握槌的力度时轻时重,每一次敲击都伴随着一丝不确定,既好奇又小心翼翼。听师傅嘴里念的数字节奏,看棒槌落在鼓面上的位置和次数,实践队师生们琢磨着猫头狮中略难理解和掌握的鼓点打法。

此外,实践队还采访了猫头狮的青年接班人,了解了他们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探索前行。这些年轻的面孔让队员们看到了非遗文化传承的希望与未来。通过此次探访,实践队成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纷纷表示将积极投身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事业中去。


青春助力文化,创新非遗共筑传承梦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可持续发展,实践队成员在深入调研猫头狮与地窖酒两大非遗项目后,准备于暑假期间探索非遗文化的创新转化路径,旨在以现代技术赋能传统文化,焕发非遗新活力。

在实践考察学习之后,实践团结合自身优势,将“非遗”元素与新媒体充分结合,把独特的猫态狮形与现代审美相结合,通过塑造独具特色的非遗IP形象,应用于钥匙扣、玩具等文创产品开发,让非遗文化以更亲切、更有趣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也打破了猫头狮在传统上只局限于表演形式的定局,使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领域。对于地窖酒,实践队则结合地窖酒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酿造工艺,运用创新设计理念聚焦于产品包装的升级与创新。

调研过程中,猫头狮省级非遗传承人曾永柱先生对实践队寄予厚望,他建议道:“猫头狮不仅是舞蹈艺术,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缩影。要让它活起来、传下去,就必须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传承人的指导下,红梦引航-遗韵绽彩实践队成员们将猫头狮与地窖酒的文化精神内涵融入创意故事,精心制作了一部宣传片。在这部宣传片中,猫头狮的灵动与威猛、地窖酒的醇厚与底蕴被巧妙融合,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感人的故事,展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宣传片一经发布,迅速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上走红。短短数日,点击量便突破几十万大关,留言区更是热闹非凡。观众们纷纷表示被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所吸引,对实践队的创新尝试表示赞赏和支持。更有不少网友表示,愿意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责编|王绮彤

编辑:张演钦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