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兴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学校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为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各级党委(党组)、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思政课教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亲和力。
辩证认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守正创新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和重要方法,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时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守正创新”,充分凸显了守正创新之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守正是创新的前提与基础,创新是守正的动力与保障。守正不是冥顽不化、故步自封,而是有所发展、有所改变,否则就会失去根基和方向,就会走向停滞和僵化;创新不是无源之水、任意胡来,而是有所继承、有所依凭,否则就会偏离正确轨道和方向,就会丧失动力和活力。守正强调的是不变,但不变中有变化;创新强调的是变化,但变化中有不变。只有守正才能更好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守正;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守正但不守旧,创新但不妄为;既保留又克服,既继承又发展,既守成又创造,既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又保持策略的灵活性,在保留与克服、继承与发展、守成与创新、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综合平衡、协调发展中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壮大,这就是守正与创新的统一性。
思政课建设必须坚守正道
思政课既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又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因此,思政课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向,遵循思政课建设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唯有如此,才能推动思政课建设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坚守正道,要求我们必须做到:
坚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思政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原则性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思政课必须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着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引领,寓思想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切实增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就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强党强国、兴党兴国之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政课中的指导地位,是确保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关键一环。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政课中的指导地位,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团结奋斗。
同步推进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必须跟进一步,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的同频共振、协同共进。离开了理论武装的及时跟进,创新的理论就很难产生改变世界的功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主阵地。必须把党的创新理论及时、高效、巧妙融入思政课教学,不断增加思政课的热度、温度、深度和厚度,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科学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
思政课建设必须革故鼎新
在坚守正道的同时,思政课建设还必须不断创新理念、制度和教学方式,以“走新”之术促“走心”之道,借以激发活力、凝聚合力、提高效率。革故鼎新,要求我们必须做到:
创新思政课建设理念。理念创新是思政课建设创新的必要前提。创新思政课建设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切实转变单打独斗、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固守课堂的陈旧观念,牢固树立“三全育人”和“大思政”的崭新理念,积极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共进的育人机制。其一,要树立“三全育人”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构建体育、美育、科研、劳动、服务、管理等协同共进的育人体系,努力形成学校各类课程、各个部门、各个系统、各个要素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良好发展态势。其二,要增强“大思政”意识。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要求,牢固树立开门办思政课的理念,不断创新思政工作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积极构建大中小学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思政课体系,努力实现校内校外、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发展的“大目标”。
创新思政课建设制度。制度创新是思政课建设创新的坚强保障。思政课建设制度创新,要求我们必须锐意创新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训、管理、评价制度,完善教师地位和待遇保障机制,从深层激发思政课教师的创新热情,充分发掘思政课教师的内生潜力,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必须通过扩大评价主体、改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结果使用效度等途径,着力构建精准高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切实发挥以评促教、以教促学的指挥棒作用。
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创新是思政课建设创新的深厚基础。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其一,创新教学模式。要积极顺应时代潮流,着力构建技术赋能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模式,如混合式教学、智慧教学等,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理论素质和价值认同。其二,创新教学方法。要积极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特点和需求的灵活多样、务实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如探究式、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问题链式、案例式教学方法等;善于通过生动活泼、风趣幽默、严谨缜密的语言,把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道理、事理、哲理讲深讲透讲活,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其三,创新教学载体。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思政课教学载体,大力开展在线教学、沉浸式教学等。此外,还要善于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文化宫、红色景点等线下载体,积极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教学。其四,创新教学内容。要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挖掘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富教育资源,不断加强科学、优质、鲜活的思政教育内容供给。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各级党委(党组)、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思政课教师要牢记嘱托再出发,切实推动思政课建设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不断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实效性和针对性。
(作者系五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五邑大学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和教育路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20GXJK579)、五邑大学研究生教改课题“研究生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困境与突破研究”(课题编号:YJS_JGXM_24_0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