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湿热期人体“气血旺”“冬病夏治”迎来好时候

来源:金羊网 作者:张华、朱嘉乐 发表时间:2024-08-13 13:08
金羊网  作者:张华、朱嘉乐  2024-08-13
8月7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举办“岭南时令与健康专家媒体座谈会”,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知名中医给出立秋调理身体的建议。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朱嘉乐 通讯员 粤卫信

时逢立秋,户外热浪滚滚,酷热难当。广东不仅“不见秋”,未来可能还会更热,同时雨水频繁,湿热严重。8月7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举办“岭南时令与健康专家媒体座谈会”,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知名中医给出立秋调理身体的建议。

“冬病夏治”三伏贴,中药沐足散寒湿

“一夏无病三分虚。”三伏天是阳气最旺、最炎热的时节,也是一年中人体消耗最多的阶段。此时很多人都减少户外活动,在室内避暑。《黄帝内经》记载,“春夏养阳”,此时借助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治疗或预防冬季易发疾病,也称之为冬病夏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三伏天长达40天,8月24日才出伏,为此,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主任医师提醒市民,此时不要因热而贪凉,少食冰冷食物,特别对于长期在空调房下的人群或喜欢冷饮的人,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身体容易有伏寒;部分老年人,有上热下寒的表现,晚上开了空调,脚冷影响入睡,此时可以适当用中药沐足以散寒湿。

另外,她还提醒,贴完了三伏灸,皮肤毛孔是打开的,此时最好能让身体多出汗,喝热粥和热米汤不仅可以助胃气,也能起到补充水分和发汗,也能帮助三伏灸起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推荐中药沐足方:

老桑枝、桑叶各30克,生姜100克,花椒15克。将各物稍浸泡,放入锅中煎煮15分钟,取汁放置42℃后泡脚,每次泡15分钟,有疏风散寒通络之效。

湿与热胶着,健脾胃祛暑湿

立秋之后才处暑,处暑过后暑气才能完全消散,所以立秋时,广东的气温仍然较高,且时晴时雨,湿与热胶着。

杨志敏指出,此时要少吃肥甘厚腻与燥热的食品,以免产生内热与外热相合的情况。出汗较多后可多选择喝汤、粥容易消化吸收的饮食,食用果类、根茎类等水分多的清润食物。如苹果、雪梨、甘蔗等补充体内津液。同时配合用陈皮、炒麦芽、鸡内金、山楂等健脾消食的食物,保持脾胃健旺和腑气通畅,减少人体内湿热的产生。此时要保持腑气的通畅和脾胃的健旺,才能为深秋至冬季进补作准备。

推荐健脾食疗方:

苹果雪梨杏仁麦芽汤

材料:苹果2个,雪梨2个,南杏10克,炒麦芽25克,陈皮1瓣,生姜数片,食盐适量。

做法:苹果、雪梨洗净去芯切块,与其他食材一起放入沸水中,大火烧开后小火熬煮1个小时调味即可。

作用:健脾理气,消食除积,清润除烦。

调脾胃去秋燥,晨起喝粥水果茶

很多人认为,入秋要“贴秋膘”,其实立秋后,脾胃湿气仍然明显,胃肠功能并不好,肥甘腻更容易与湿邪黏滞引起腹胀,上火,口粘等表现,所以不要急于外早进补,或不分体质进补。

杨志敏建议,立秋时节,饮食上要减辛辣增清润,可以选择喝清润的汤品、二米粥,食用果类、根茎类等水分多的食物。可多食石榴、桑椹、胡萝卜、石斛、玉竹、山药、百合等,这些食物清热润燥,能缓解热与燥。

推荐生津食疗方:

秋梨陈皮饮

适合于鼻咽干燥,口干喜饮,大便干燥的人群

材料:生梨1个、南杏仁5克、广陈皮3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梨洗净带皮切成小块,南杏仁、陈皮洗净,一起下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待水开后再煮20分钟,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

作用:梨皮可以清心降火,养阴生津止渴,除烦。

编辑:李芷涵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