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现代化,不变的尊重、热爱和支持——写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召开之际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关国平 发表时间:2024-09-04 21:04
光明日报  作者:​关国平  2024-09-04

6月12日,在尼日利亚拉各斯,拉各斯轻轨蓝线项目动车组列车司机组长伊莎贝拉·亚当斯·伊斯拉埃尔(中)与同事在站台上合影。新华社发

暑退秋澄,胜友如云。

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论坛50多个非方成员领导人、非洲地区组织和国际组织代表与中国领导人相聚北京,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

天高云淡,见证了中非之间跨越时空的深情厚谊。水波潋滟,映射着中非合作历久弥新的光彩。从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到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确立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再到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发展振兴和推进现代化的宏大命题,中非命运与共、携手同行。

在现代化道路上,“我们是同行者”。同行的意志,来自相似的历史遭遇和共同的发展愿望。

“这块土地从前是监狱,关着很多绝望的死囚,当时整个非洲大陆给人的感觉就是绝望;现在,这里造了这座建筑,象征着非洲的复兴,点燃了非洲人民对未来发展的希望。”2012年,站在由中国援建的非盟会议中心大楼前,时任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曾如此慨叹道。

西方殖民掠夺是非洲人民共同的痛苦记忆,其影响持续至今。长期以来,许多非洲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低,工业化进程滞后,甚至政局动荡、民生艰难,被西方国家称为“失败国家”,被视为蛮荒和落后的代名词。西方媒体绝口不提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正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压迫。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发展才能改变动荡和落后局面,也只有发展才能使非洲大陆走出殖民掠夺的深重阴影,历史上第一次触摸现代化梦想。在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广大非洲国家选择与中国同行。

“把中国的发展、非洲的发展、世界的发展进一步结合起来,推动中非合作提质升级,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天然的亲近感、无间的信任感、共同的使命感,让中非合作行稳致远。

从“十大合作计划”到“八大行动”再到“九项工程”,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多年来,中非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相互成就。从基础设施到人才培养,从农业技术到推进工业自主化,中国从不开口惠而实不至的空头支票,而是设身处地为非洲发展着想,帮助非洲提高自主发展能力,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诚相待、言出必行。中国始终着眼非洲发展所需,以实际行动践行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以实在成果支持非洲一体化道路和现代化事业。

长期以来,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非洲国家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双方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持续深化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从埃塞俄比亚首条高速公路亚的斯亚贝巴—阿达玛公路,到肯尼亚“幸福路”蒙内铁路,多年来,中非合作新建和升级的公路近10万公里、铁路超1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助力非洲打通发展脉络。

中国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821亿美元,与2021年相比增长近11%。中国与近半数非洲国家贸易额同比增幅超两位数。非洲开发银行不久前公布的《2024年非洲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4年非洲经济增速将回升至3.7%,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3.2%;在此基础上,预计2025年有望进一步升至4.3%。

“我们不仅要帮助非洲国家赢得独立,还要帮助他们建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就曾满腔热情地支持非洲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向他们伸出最温暖有力的援手。“我们愿同非洲兄弟并肩奋斗,共享发展成果,共同走上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幸福之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非友谊历久弥新,南南合作的典范愈加彰显。

源头活水,是“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主持公道、捍卫正义,顺应时势、开放包容”的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一路走来,中国“始终尊重非洲、热爱非洲、支持非洲”。

“无数事实已经证明,非中合作求真务实,给非中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永远是非洲迈向现代化道路上最可靠的伙伴。”加纳智库非中政策咨询中心执行主任保罗·弗林蓬的话,代表了非洲各国的共同心声。

在现代化道路上携手中国,非洲这片背负沉重历史遭遇的广袤大陆焕然一新,绽放出足以照见未来的光彩。

——助力农业现代化,点燃非洲摆脱贫困的希望。

风吹稻花,荒地变良田。在东非的乌干达,以“水稻先生”钟双全为首的中国专家团队带领当地人垦荒地、植水稻,打造“全年播种、全年收割、全年销售”的粮食产业链,让原本资源丰沛但农业基础薄弱的乌干达真正变成了“东非明珠”。

“感谢中国企业的农业基地,让我学会了蔬菜种植技术。”在刚果(金)卢阿拉巴省科卢韦齐市庞比村,村民米隆戈在北方矿业刚果(金)拉米卡公司建设的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参加培训后,从土壤培育到播种育苗,从水源灌溉到培土施肥,系统性地掌握了种植技能,自家的小菜园成了他最上心的地方。“我的小菜园不仅满足了我们家的需求,还能有结余卖给周边的企业或农贸市场!”

自2000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举办以来,中非农业合作始终以摆脱贫困和保障粮食安全为基本出发点。合作之诚,在于提升非洲国家自身的发展能力:不再局限于开发大型农场,而是关注如何促进非洲小农户生产能力的提高;向非洲派遣农业专家组,推广粮食种植和食品生产技术……截至去年底,中国已在非洲建成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了玉米密植、蔬菜栽培等300多项先进农业技术,惠及100多万非洲小农户,有力支持非洲农业现代化进程。

——支持工业化进程,激发“非洲制造”活力。

今年“七夕”,一场集体婚礼活动在埃及阿拉曼新城超高综合体项目D01标段举行。来自中建埃及分公司的6对中埃员工夫妻在众人的见证下,许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埃及新郎官阿卜杜拉激动地说:“我们非常感动,更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期待。”

在非洲大陆上,有多少中国建设者携手当地员工奋战在“一带一路”项目的厂房里、高炉旁、工地上!历史上,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非洲长期沦为原材料和低附加值产品输出地,工业化进程因此严重迟缓。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等的推动下,中非在工业化合作方面成果丰硕,为非洲工业化进程增添助力。

非洲工业化起步晚、底子薄,只有改善基础设施,促进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才能开展规模化工业生产活动。2013年以来,中国在非洲参与修建了超过6000公里铁路、6000公里公路、近20个港口、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其中,加纳渔港综合设施、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立交桥、马达加斯加公路等工业化和就业促进项目、贸易促进项目等“九项工程”项下对非援助和发展合作项目已全部落实,让非洲的基础设施“硬联通”迈上新台阶。

塞内加尔迪亚姆尼亚久工业园、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国已经和15个非洲国家建立了产能合作机制,同非洲国家合作建设了20多个工业产业园。中方参与投资的合作园区快速吸引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优势,进而带动非洲国家制造业发展,加速当地工业化进程。

中国助力“非洲制造”、培养工业化人才,用实际行动赋能非洲工业化。根据非洲开发银行、非盟等机构2022年联合发布的《非洲工业化指数》报告,对52个非洲国家进行评估后发现,37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在过去11年间获得提升。

——关注人才培养,让非洲积蓄自主发展的能量。

2017年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为阿尔及利亚发射该国第一颗通信卫星,现场的阿方科研人员激动不已。阿驻华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说:“之所以选择中国,除了技术、价格等商业因素之外,还因为中国会传授技术,并帮助我们培养人才,是真正能和我们同心同德发展经济的合作伙伴。”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当前,非洲正处于人口红利期,预计到2050年,非洲人口将占到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超过一半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提高青年知识水平、劳动技能,将潜在人口红利转化为现实发展动力,是广大非洲国家的迫切需求。从农业技术员到乡村医生,从火车司机到电力工程师,从中小学教师到高科技专家,非洲大陆求才若渴。

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中国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奖学金、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杰青计划”等项目帮助非洲培养大量科技人才,并建设了一批高水平联合实验室,创建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中非创新合作中心,让科技和创新的硕果惠及非洲大陆。

中国积极落实《中国和非洲联盟加强中非减贫合作纲要》,鼓励和支持中非地方政府、学术、企业、青年和非政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减贫经验交流与务实合作。自2010年以来,“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已在中国、埃塞俄比亚、南非、乌干达等国连续举办十余届;2005年至2021年,中国举办的减贫援外培训班已为非洲53国超过2700人次提供培训。

《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已累计在非洲国家培训1万余名教师;2018年以来,中国在埃及、南非、吉布提、肯尼亚等非洲国家与当地院校共建“鲁班工坊”。截至2023年底,中国还在非洲合作设立了77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丰富多样。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最适合非洲,非洲人民最有发言权。”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开始努力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长期以来,非洲国家曾被动效仿西方现代化模式,却因外部政治干预、经济压迫、文化同化而陷入政治动荡,发展之路举步维艰。眺望东方,拥有相似历史遭遇的中国依靠自身力量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过才知道。在非洲学者莫约看来,过去数十年西方主导下的所谓对非援助不仅无效,而且是造成非洲发展失败的重要原因。非洲国家早已明白独立自主的重要性,这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理念相契合,也为中非深化友好合作奠定了基础。

与中国同行,非洲国家不满足于承接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成果,更致力于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价值:不依赖外部力量,不照搬外国模式,走一条兼收并蓄、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坚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走一条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安全的现代化道路;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走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道路。

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打破“西方中心主义”和“西方模式”的垄断,非洲可以走出一条适合这片大陆上14亿人民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表明,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每个国家都应该选择适合本国国情和现实的道路。非洲国家既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和愿望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非盟委员会前副主席姆文查道出非洲对现代化道路的思考和选择。

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奈居认为,如果有中国(发展现代化)的方式,那么肯定就有尼日利亚的方式、南非的方式;如果有中国的道路,那么一定有肯尼亚的道路。

非洲国家实现思想上和观念上的真正独立,并非没有干扰和阻挠。“失去影响力”的危机感,让西方一些人寝食不安,子虚乌有的“债务陷阱论”“新殖民主义论”“资源掠夺”“数字渗透”不时浮云蔽日。

然而,矢志同行者,不畏浮云遮望眼。

“与中国合作,非洲国家不用被迫改变自身政策,以非洲需求为驱动是非中合作的鲜明特点,这也带动了西方国家等域外合作方更多考虑非洲需求,同非洲建立平等伙伴关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国别副主任、肯尼亚经济学家赖德说。

几内亚比绍驻华大使安东尼奥·恩巴洛表示,“我们在被殖民的过去500年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如今在独立后的50年中我们新建的基础设施相比,可以说是天差地别。我们庆幸生活在一个发展的时代、一个与中国合作的时代,这样的合作让我们受益匪浅。”

把前途和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是非洲国家正在经历的新的觉醒,也是整个“全球南方”的新的觉醒。非洲和“全球南方”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不仅将摆脱西方强加的“发展枷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更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中非在携手探索各自现代化道路的同时,为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贡献着举足轻重的力量。

“非洲发展不可限量,非洲未来充满希望”,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张开怀抱欢迎非洲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非人民振兴的步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本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双方将确定中非关系新定位,宣布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共同擘画中非关系发展新蓝图。我们相信,此次峰会将成为新的历史契机,汇聚起团结合作再上层楼的中非伟力。

这是不变的尊重、热爱和支持——在逐梦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与非洲将始终携手同行。

(作者:关国平)

编辑:束孟卿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