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牧 实习生 曾曦语
图/受访者提供
如果岁月有颜色,那么对于园林人、画家孙丹而言,他的时光定是由“岭南绿意”与“水墨渲染”共同铺就的。
从白天鹅宾馆的故乡水、花园酒店的石山瀑布等园林的设计施工,到岭南园林名片广州兰圃芳华园、明镜阁的设计建造,再到南海神庙、黄岐龙母庙建筑的修复重建,这些充满生命力的园林之中无不印刻着孙丹参与广州建设的奋斗足迹,更见证了他对岭南园林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无尽热爱。
“广州园林建设的发展之路,我跟着前辈们走了40年。”而他的故事也正如他笔下的画作一般,渲染着清丽色彩与旺盛生机。
墨香传承、匠心绘梦,40年漫漫园林路
作为岭东著名国画大师孙文斌之子,孙丹成长于文史、书画艺术家庭之中,从小便跟在广东文化人胡希明、胡根天、秦咢生等人身边,观摩先生们画画、赋诗、题字。而在许奇高、刘昌潮、王兰若等岭东书画名家的指导下孙丹迅速成长,在潜移默化中为中国画艺术打下扎实基础。
1978年,孙丹考入广州园林学校学习园林建筑专业,同年拜师广州著名园林设计专家文树基。1981年,孙丹留任广州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
“其他地域的园林均有‘名牌’,那以民宅为主的岭南园林,又应当如何突出特色、打造自己的‘名牌’呢?”对这份答案的追求与书写,无疑贯穿了孙丹的整个园林职业生涯,“曾经在太多的课题上,我们的前辈与我们都在不断地学习各方园林艺术,并从中提炼经验,用于改造广州的园林建筑。”
孙丹回忆道,为了进行技术突破,前辈们曾将新加坡的有机玻璃钢技术融入岭南园林中常见的假石山工艺中,使其不仅在纹理上与原石一模一样,质量也仅为原石的三十分之一,“这一技术也在麓湖、广州兰圃的建设造景中得到充分运用”。
这也给当时尚且年轻的孙丹带来了巨大启发——前辈们永无止境地探索和学习,让他深知岭南园林的美誉绝非一蹴而就。为此他曾专程驱车从广州至柳州,在广西的风雨桥、吊楼之中汲取灵感,并将这份古老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巧妙融入广州园林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中。
从在捏泥巴、搬石头、栽花养草中苦学基本功的小小学徒,到技术员、科长、分公司经理,再到成为岭南园林艺术资深设计师与工程师、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立功证书,园林建筑这条路,孙丹不知不觉间已经走过了四十年。
四十年间,他跟随前辈创造开拓的诸如广州兰圃芳华园、中国大酒店天台花园,以及白云宾馆、东方宾馆、华侨大厦的内庭等众多别开生面的园林,在岭南园林建筑史上闪耀着独特光辉。
“我们的园林,是岭南文化的缩影,更是岭南人智慧的结晶。”孙丹感慨道,岭南园林独树一帜的背后是岭南人的语言、文化和精神,亦是千千万万颗匠心的汇聚,“我们的前辈们在技艺上颇为高超,品德上同样德高望重:他们对园林建设的感情是纯粹的、毫无杂质的,全心全意只为建设祖国、建设广州。”
“而这也深深影响了我——我深含对岭南园林的情怀,40年来从来没有忘记过。”他说道。
绘说园林、笔耕不辍,12幅丹青系兰圃
在中国逾千年的传统绘画中,“园林”始终是最重要的创作母题之一。
“园林设计需要从现场提取素材、提升美感,而这与绘画中的取色、构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孙丹看来,园林设计与中国书画艺术均为自然环境、建筑、诗词、书画、雕塑等多门艺术聚合的结晶,有诸多相互辉映之处。
“我会将绘画的构图、透视、聚散开合、以小见大等原理运用到园林设计当中,同时也将园林意境、构造、林泉、花鸟等生动形象反映到绘画里,让绘画艺术和园林艺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孙丹将书画世家中渲染的艺术审美与园林建设生涯交织融合,而这份融合也体现在岭南名园广州兰圃的建设与完善之中。
广州兰圃,一座艺术与自然结合、历史与文化交汇、青墨与绿植相映的特色庭院,汇聚了无数园林人的智慧。而从芳华园的花窗设计到明镜阁的落地施工,兰圃的诸多景致中也凝聚着孙丹的心血与汗水。
1981年前后,就职于广州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的孙丹加入了兰圃西区芳华园的建设队伍。运用美术功底一笔一笔绘制的花玻璃,在余荫山房翻模仿制的地砖,从汕头采购后安装的金木雕……芳华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镌刻着孙丹的情感和记忆。
1983年慕尼黑国际园艺展上,芳华园作为“中国园”的样板园,独获慕尼黑国际园艺展所设三枚金质奖章中的两枚金奖,而这也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型国际性展览首次获得的最高奖项。
40年间,每每漫步于兰圃之中,孙丹总是心怀万千思绪。何不用一支玲珑笔,绘就兰圃情?机缘巧合之下,孙丹决定开启一段“园林人画园林”的艺术之旅。过去的一年间,他暂停绘画之外的大半社交会友,先后10余次带领学生前往兰圃写生。
桥如何搭建、车又如何运输……孙丹一边将兰圃的建设故事娓娓道来,一边用线条勾勒岁月、用色彩铺陈情感,“而一张画,就能说上一整天”。
如今兰圃的国香馆中,孙丹的“兰圃十二景图”正静静陈列,展现着他对兰圃的细腻描绘与无尽深情。古典韵味的人物山水、多彩艳丽的岭南花卉、遒劲灵动的南国翠竹、呼之欲出的花鸟虫鱼……他将四十年传承父辈“海派”传统的墨韵与西洋画、建筑画技法贯通融会,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道出兰圃亭台楼阁、叠山丽水之中的无限风光,也让广州园林建设40载春秋岁月,得以在画布之上缓缓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