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城,我们来了!但见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人物磊落……我们行走,我们看见,我们阅读,我们感受,我们沉默,我们呼唤,我们耕作,我们收获。行走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记”,用志其事,以壮我行。
2024年9月8日 星期日 广州
昨天晚上,和朱万章、区广安、刘释之、李子儒相聚于墨池春深阁,畅聊几个钟,特别痛快。这是朱万章去香港工作后第一次聚会,我们都特别关心他在香港工作的情况。他给我们带来的信息量很大。也跟刘释之他们分享了最近对于翁城工作的思考,他们都会大力支持的。
最近,接受了《中国书画》总编辑康守永先生的专访,畅谈大写意。
确实,作为一家由大众媒体创办的艺术机构,我们和其他艺术机构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新闻人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艺术上的“道义”,是我们十分注重的,具体来说,便是“道统”。理解中国艺术,有三个维度——道统、学统、政统。道统,是中国艺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覆压四夷的普遍价值;学统,是中国艺术千百年来形成的表达方法;政统,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和艺术结合、碰撞时所产生的综合影响。大致来说,“道义”对应“道统”,“妙手”对应“学统”,“文章”对应“政统。”
道统,引领我们对艺术保持普遍性和超越性信念。同时,我们要对学统保持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及留意到广泛的共时态社会反应,即“政统”观照。我们做了些探索,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国画艺术;一是当代艺术。
传统国画方面,主要抓了两个方向,一是大写意,一是文人画。中国传统绘画从功能性来划分,向来有三大类别,一是重叙事,一是偏审美,一是促悟道——文以载道、画以悟道,是中国文人画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大写意和文人画,应该能够代表我们古典艺术的最高成就。大写意,直抒胸臆,强调人的价值;文人画,强调人的价值和文化的价值。它们是极难的,因为都需要毫无障碍地表达自己,同时表达主体需具高超的艺术造诣、高尚的文化修为。
中国画家,通过艺术来促成人性觉醒和品格提升,极其了不起,但离现代艺术,还是有距离的。现代艺术和现代学术一脉相承,最大的特点是:终于拥有了它们的独立价值和独立地位。在前现代,艺术是没有独立性的,它是一种工具,服务于宗教,服务于政治,服务于生活、生产。即使是我们的文人画,它也没有独立性,它只不过是文人们用来修身养性、自抒胸臆的工具。现代艺术则对自身的主体性、独立性有坚定的信念,努力摆脱工具性,努力让自身成为目的。现代人对人的理解,亦同理,人就是终极目的,而不是工具。“艺术即人”,人类的艺术理想由此发展到了最高状态,它逻辑自洽,它本性自足,它是手段,更是目的。艺术拥有的最高的独立价值,也是人的最高的独立价值的体现,因为艺术是人创造的。这是我们在思考当代艺术问题时的根本立场。恰好,我们有一重要的实践平台——“中国乡村文化振兴翁城试点”。翁城镇位属韶关市,韶关有南华寺,乃六祖慧能真身所在地。六祖说:人皆可成佛。给我们极大的震撼和启发。由此,我们在翁城的当代艺术探索,便是努力促进每一个生命个体达致主体觉醒。为此我们规划了一些艺术活动,包括:动员农民艺术家到广东美术馆观看广州三年展、到佛山探访南海大地艺术节,以更新他们的艺术观念,从而解放自我;构思“我不是方力钧”专项艺术活动,该项目目标是探索艺术如何随时随地地改变一位地道农民的日常生活;发起“翁城考古成果展”艺术项目,开幕时间为3023年,目的是让创作者极力强化历史感,极度发挥想象力;我们提倡农民在参观翁城镇1号粮仓展览馆时,都把双手放在背后,以统一的行动标识,促成一种自我提醒——要以主体的姿态来观看艺术,而不是在艺术面前一下子沦为他者——由此生发,逐渐思考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联,长此以往,或会取得观念突破,并通过持续的行为来形成习惯,从而促进本性具足的主体性不断得到澄现。
撰文/张演钦
编辑/王绮彤
审校/赵旭虹
核发/张演钦
责编|王绮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