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提质领跑全国 精品立省普惠群众

来源:金羊网 作者:黄宙辉、黎存根 发表时间:2024-09-27 07:28
金羊网  作者:黄宙辉、黎存根  2024-09-27
文旅出圈高潮不断,文博考古非遗焕然出新,文艺佳作精彩纷呈,公共文化惠及万众……

本版统筹:邓琼 黄宙辉

金秋送爽,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喜庆日子。新时代的鼓声擂响,广东文化和旅游工作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不断迈上新台阶:文旅出圈高潮不断,文博考古非遗焕然出新,文艺佳作精彩纷呈,公共文化惠及万众……

文艺创作

夯实队伍 破圈出海

文/黄宙辉

集结了粤港澳三地优秀文艺力量的粤产音乐剧《雄狮少年》,其粤语版于今年3月8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首演,备受好评;今年9月13日,穗产话剧《三家巷》在广州大剧院首演,把欧阳山的经典文学作品搬上话剧舞台;今年10月4日-6日,深圳出品的舞剧《咏春》将第三次出海,在巴黎会议宫精彩上演……近年来,广东坚持“精品立省”,加强文艺创作,粤产文艺作品层出不穷,更是走出广东,走向海外,让全国、全球观众领略广东文艺作品的魅力。

爆款频出

广东文艺创作的繁荣景象,也展示出“文艺粤军”的不凡实力。

仅2023年,广东就推出艺术作品40多部,包括:粤剧《张九龄》《南海十三郎》《东江紫荆红》、广东汉剧《天风海雨梅花渡》、话剧《背影》《春园·1923》、舞剧《咏春》《人在花间住》、芭蕾舞剧《白蛇传》、歌剧《侨批》、杂技剧《天鹅》等。

这些粤产文艺作品捧回不少奖项:话剧《深海》获曹禺戏剧文学奖,芭蕾舞剧《旗帜》和舞蹈《静听松风》《湾》《停留片刻》等4部作品获中国舞蹈荷花奖,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谯国夫人》分别获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奖,音乐剧《这里冬天不下雪》获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

2021年,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上映短短22天,票房已达1395万元,超越1382.62万元的花鼓戏电影《李三娘》,正式登顶中国影史的戏曲电影票房榜。

龙年(2024年)春晚舞台上,粤产舞剧《咏春》震撼出演。舞蹈与武术的完美融合、咏春拳与香云纱的双非遗亮相,让这部粤产舞剧迅速爆款出圈。该剧自2022年12月在深圳首演,随后出省、出海巡演,深受观众好评。截至目前,该剧已演出超过150场。

多措并举

文艺精品频出的背后,是广东近年来坚持“精品立省”的努力:通过强化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新型文艺创作生产体系;坚持引育并举,建设文艺人才队伍;整合全媒体资源,采取文艺宣传推介等举措,打造精品力作,让粤产文艺勇攀时代新高峰。

2023年3月30日,广东省剧目策划中心挂牌成立。该中心立足全省策划重点题材,服务跟进重点题材创作,为目标院团提供高适配度剧本;对重点剧目跟进把关;凝聚、培养青年编导人才,夯实文艺队伍梯队。据悉,今年该中心的目标是要产出9到10部优秀剧本。

广东还实施文艺“头雁工程”、文艺人才引进培育工程,设立了余隆工作室等一批文艺名家工作室,引进张曼君、刘顺、黄屹、韩真、周莉亚、刘雯雯等全国名家大咖扎根广东;同时,抓好文艺拔尖人才、中青年文艺人才、新文艺群体的培育,开展“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等活动,扩大人才影响力。

演出惠民

过去五年,广东还加强展演,发挥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让文艺作品惠及更多群众。

2023年,广东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华语戏剧盛典等品牌活动,打造更新“云剧广东”“文化在线”等数字文化平台;首次组织千场文艺演出进景区活动,组织包括厅属文艺院团、省内各地市文艺院团在内的76家文艺院团,以文艺“轻骑兵”形式,为广州客天下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区游客提供文艺演出活动1224场,惠民演出好评如潮;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组织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大学生开展不少于20场大型演出剧目(包括经典折子戏专场演出),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生开展不少于140场中小型高雅艺术演出。

值得一提的是,集广东美术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文学馆于一体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已建成启用,并于今年5月1日向公众开放。

案例

“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出新出彩

广东省艺术节创办于1984年,是全国最早创办的省级艺术节之一,迄今已成功举办15届,共展示演出大型舞台艺术作品超过400部,成为广东艺术领域“出作品、出人才、出效益”的一大平台。

2023年11月14日-12月31日,“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创新举办。本届省艺术节先后举办了大型舞台艺术作品评奖、美术书法作品评奖等七大板块活动;73个大型舞台艺术作品、119件小型节目、901件美术书法作品参加了评奖。本届省艺术节是历届省艺术节中规模最大、板块最多、品类最繁、作品最丰富的一届,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届,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广东艺术创作的繁荣景象。

同时,本届省艺术节优化线上线下联动,各大型舞台艺术作品创新采取“在本地市演出、线上直播评审”的方式开展终评,并联合抖音直播平台举办“Dou来广东看大戏”线上艺术节。抖音互动话题“Dou来广东看大戏”累计播放量达3885.3万次。

此外,本届省艺术节还新开辟文艺名家成果展示板块,遴选了唐栋、杜鸣、秦立运三位在全国舞台艺术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广东文艺名家代表,在艺术节期间分别做专题展示;还选调14台优秀剧目到广州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展演,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广东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公共文化

服务基层 不遗余力

文/黄宙辉

3个案例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3部群文佳作获第十九届群星奖,获奖数位居全国第一;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五年来,广东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改革创新,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实践探索、群众文艺精品创作等方面均居全国前列,为全国探索出系列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创新经验。

打造“广东样本”

过去五年,广东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历史性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全覆盖;广东为基层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为全国提供广东样本。

2023年,广州市从化区、深圳市盐田区和惠州市博罗县三个案例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体现当地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创新实践成果。同年,广东联合广西、海南成立华南地区图书馆联盟,促进“华南F3”图书馆事业协同发展。

早在2022年,广州已在全国率先提出并试点建设“公共文化共同体”。今年年初,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又发布了《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指南》,提出从推动社会参与等七方面推动共同体建设。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方面,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共司、财务司通报2021年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验收结果,广东的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排名全国第一、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排名第三。“粤读通”项目已通过“粤省事”及广东省身份统一认证系统,实现全省范围内各级公共图书馆用户信息的互联、互通、互认。

2024年7月31日,“文化广东”平台正式上线。

提供多彩舞台

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广场舞大会、“四季村晚”……广东众多群文活动品牌,为全省群文工作者和群众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展示舞台。

此外,广东还着力推动群文创作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全省掀起一场场群众文艺创作热潮;群文创作厚积薄发,涌现了一批批质量上乘的群文作品。

2019年,广东作品西河大鼓书《大营救》荣获第十八届群星奖,获奖数量排名全国第三。2022年,广东的广东南音新唱《同心结》、小品《烟》、深圳福田星辉合唱团又分别摘下第十九届群星奖,获奖总数居全国第一。广州《英歌魂》、中山《彩云追月》、茂名《新时代的步伐》参加2023年全国广场舞展演——广场舞大会(湖南郴州片区),表现优异,获得殊荣。

助力乡村振兴

五年来,广东文旅部门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陆续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组织多彩文化活动进乡村,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

今年,广东举办2024年广东省广场舞大会、“四季村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公布69个广东省“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其中12个活动举办地入选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加强乡村文艺人才队伍建设,遴选公布“粤美乡村文化指导员”90人、“艺美乡村文化社团”30个,发挥群众文艺骨干和群众文艺团队在“百千万工程”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省文化和旅游厅在2024年开始实施“乡村文化更新计划”,将乡村文化新空间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落实“百千万工程”的主要举措。该计划将安排乡村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项目专项资金近千万元,补助“百千万工程”首批22个典型县和15个粤东粤西粤北地市;同时,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新空间纳入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各级公共图书馆、分馆以及服务点协同发展,实现全市资源互联互通,构建全域服务体系。

案例

建成逾4800家公共文化新空间

2020年4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广东省“粤书吧”建设指引》,在全省旅游景区、酒店和民宿等旅游行业启动“粤书吧”试点建设工作。2022年6月,该厅又将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范围从阅读空间扩大至文化艺术空间,印发《广东省“粤文坊”建设指引》,探索打造以全民艺术普及为主要功能的“粤文坊”。

今年8月,“2024年广东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名单”公布,广州市天河区猎德清和里等20个空间入选。

据统计,截至目前,广东已建成开放各类公共文化新空间超过4800家,与“省-市-区-镇-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形成有效补充,助力打造“城乡一体15分钟文化圈”。

下一步,广东还将大力发展“嵌入式”空间场景,激活城市沿街商铺、城市街区、休闲公园、交通站点等,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鼓励盘活现有资源,大力推广乡村祠堂、古建筑等活化利用,打造与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相呼应的乡村文化新空间,让群众享受便捷、多元、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文旅

拉动消费 实现双赢

文/黎存根

2024年,广东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据测算,中秋假期9月15日至17日,全省共接待游客2135.7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3.6%(按可比口径,下同);实现旅游收入104.0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6.3%,广东文旅市场实现“双增长”!

挖掘“消费潜力”

今年中秋假期的文旅市场红火兴旺,只是广东持续释放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一个缩影。

随着春节“超长假期”等假日旅游潜力释放,广东省文旅厅实施2024促文旅消费“十大举措”,启动2024年度“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举办“请到广东过大年”春节文旅系列活动、“请到广东看龙舟”文旅主题活动,以及开展广东文旅消费季惠民补贴活动,承办全国“五一”文化和旅游消费周主场活动等,全力激发了文旅消费潜能,从供需两端推动广东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全省文旅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今年上半年,据初步测算,全省接待游客3.84亿人次,同比增长17.1%;实现旅游收入4789.0亿元,同比增长26.3%;全省接待入境游客3020.5万人次, 同比增长429.3%;全省实现旅游外汇收入754.9亿元,同比增长369.4%。

假日旅游市场火爆,春节8天假期全省累计接待游客760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93.6亿元,较2023年春节分别增长68.4%和160.8%,较2019年春节分别增长20.2%和40.2%。广东接待游客人次数、旅游收入均居全国第一,创历史新高。

从游客人均花费情况来看,2023年广东游客人均花费1225元,同比增长29.1%,较2019年增长4.4%。今年上半年广东游客人均花费1247元,同比增长7.9%。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广东省持续以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为抓手,提升集聚区业态数量、特色和规模,发挥其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擦亮“粤夜粤美”夜间文旅品牌。

消费提质升级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广东对标“国字号”标准,打造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厚实载体和平台,以高水平建设带动重点项目发展、传统业态提升及新业态的催生。通过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成功培育出羊城创意产业园、潮州古城文化旅游特色区、广州正佳广场等龙头园区、示范区和集聚区,以及华强方特等优质企业,为产业发展积蓄力量。

目前,广东省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6家;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6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5家;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2 家,均在全国名列前茅。全省国家级、省级、市级文旅产业基地及平台齐全,呈现出梯次配置发展的良好态势。

广东还着力打造文旅新地标项目,推动港珠澳大桥旅游项目、江门赤坎华侨古镇、珠海长隆宇宙飞船、佛山千古情景区、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一批文旅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开放营业。

每年同步举办的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招商暨投融资对接会和广东文旅推介大会3个重要品牌,通过发挥“一展”“一会”“一季”的整体合力,加强会与展协同、投资与消费的相互联动,线上线下全方位展示广东文旅的多元化产业资源及发展新趋势,实现展会展示、文旅投融资、文旅科技、文旅消费、文旅夜间经济等多个重点产业板块联动轮动,打造出广东省文旅产业发展亮丽名片。

在2024广东文旅推介大会暨金秋文旅消费季启动仪式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公布了广东省 2024年度文旅促消费优秀案例名单。聚焦文旅消费新需求新趋势,包括文商旅、文体旅、农文旅等融合业态,各案例均具一定代表性,能较好体现广东省在促文旅消费实践探索上的成效,为全省促进文旅消费工作提供示范经验。

第二批65家“粤式新潮流”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也正式亮相,涵盖和美乡村、文博艺术、科技潮玩、绿美生态、创意演艺、特色宿集、研学亲子、休闲运动、美食品鉴、街区乐购等十个类别,为当下和未来文旅消费体验经济时代场景构建出新的风向。通过挖掘广东省文旅消费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新场景,满足公众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的文旅消费新需求,促进广东省文旅消费提质升级。

案例

古村“以文促旅”,年客流量超500万人次

珠海市“北山村——立足‘文-旅-城-人-产’,百年古村蝶变‘国际村’”案例入选了广东省2024年度文旅促消费优秀名单。这是落实“百千万工程”、以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又一例证。

始建于南宋的珠海市北山村,形成于明清,是一座具有780年悠久历史的古村落,也是珠海市首个国家级生态村、首个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北山现存古建筑108栋,其中祠堂9座、将军第2座。社区有杨氏大宗祠、杨匏安陈列馆等标志性建筑。

2007年起,北山村引进社会企业进行古建活化,孵化本土原创品牌50余家。截至目前,北山商圈“吃、喝、玩、学、游”各类网红商户达220余家,成为红色文化、潮流文化、国际音乐、国际美食、中西文化交流的新青年聚集地,通过“以文促旅”“以旅引人”“以人促产”,成功实现从百年古村向一座海内外知名的“国际村”的蝶变。

据统计,如今北山每日客流量约2万人次,年客流量超500万人次,其中港澳游客占比30%,30岁以下的青年群体占比80%。文旅结合引领文化产业和商圈经济创新发展,2023年村集体收入超1600万元,村民房租收入最高翻6倍,实现村民收入和村集体收益年年攀升。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