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绘就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来源:金羊网 作者:林园 发表时间:2024-09-27 10:16
金羊网  作者:林园  2024-09-27

文/林园 图/王磊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深圳一路走到今天的关键所在。从“杀出一条血路”到“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从不为人知的小渔村到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深圳走过了45个春夏秋冬。

深圳于1979年3月建市,1980年8月建立深圳经济特区。40多年来,深圳从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绘就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画卷。沧海桑田,山河巨变,时代前行的脚步中,跨越式发展从梦想照进现实。一路走来,深圳的“发展大道”上,留下了不少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密码。

从滩涂到港口 外贸活力持续显现

在深圳东部,岸吊林立、百舸争流的盐田港世界闻名。来自多国的巨型货轮频繁行经,彩色集装箱成片堆砌,绵延数里,蔚为壮观。1985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滩涂。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它的建设者书写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当代神话。开发前,这里是山石嶙峋、人烟稀少的大鹏湾畔。一队队建港施工队伍在大鹏湾畔九径口至正角咀6公里的海岸线上,慢慢搭建起世界级港口的框架和雏形。

时间的维度拉回到近期。港口吞吐量是衡量外贸活跃度的重要指标。深圳海关统计,今年1-8月深圳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达2025.61万标箱,同比增长16.33%,深圳港口表现不俗。深圳已实现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连续8个月同比正增长,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货运吞吐量60.1万吨,同比增长23.8%。其中,前7月,深圳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51.5亿元,同比增长50.8%。随着深圳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出口市场的扩大,未来汽车出口将继续推动港口吞吐量增长。

跨境电商业务是深圳港口全力巩固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大力发展的业务之一,上半年深圳港口累计新开通4条跨境电商航线。跨境电商货物出口增幅比传统贸易更大,家居家具、户外用品等中大件商品的跨境电商出口规模显著增长。在政策支持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之下,深圳跨境电商在产业规模、市场主体、发展环境、创新业态等方面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深圳“五个中心”建设和“深圳制造”出海的重要支撑。据统计,深圳目前跨境电商出口企业数量超过15万家,在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Lazada、eBay等平台上,几乎占据中国卖家的半壁江山,从而奠定了深圳跨境电商的基本盘。

作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之一、超大型船舶首选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枢纽港,盐田港不断拓展国际海运业务,推动集装箱吞吐量保持良好上涨势头。今年以来,盐田港已新增9条航线。7月份,盐田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47万标箱,创下开港以来单月最高纪录;8月份,集装箱吞吐量持续高位运行,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5.5万标箱,港口竞争力显著提升。

除了通达全球的航线布局,辐射内陆的物流网络也越织越密,盐田港海铁联运目前已有31条路线。除海铁联运之外,13个驳船组合港、17条驳船支线辐射大湾区、西南及华中地区,共同提供高效、便利的多式联运方案,可以节约15%以上的综合物流成本,有力增强深圳口岸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释放出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鲜明信号,对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深圳外贸向好势头不断巩固,韧性和活力持续显现,以同期31.7%的增速,成为2024年上半年国内进出口总值TOP30城市的增长冠军。

坚持创新驱动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近日在其社交媒体账号“X”上点赞并转发了深圳龙岗本土企业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巨创新”)的一段无人机飞行视频。该视频展示了高巨创新使用8100架无人机挑战“最多无人机同时飞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前景广阔、潜力无限。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球“无人机之都”,深圳把低空经济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科技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建市初期,深圳整体科技水平落后。“南方谈话”后,深圳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口。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坚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质量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方向,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00年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2家,2023年增至2.47万家,23年增长百余倍。2023年,深圳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742家,居全国城市第二、全省第一。

从前,深圳产业发展水平低,总量规模偏小,农业、服务业规模相当。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几十年来,深圳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在总体经济中比重下降,工业快速发展,服务业稳步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1979年的37.0:20.5:42.5调整为2023年的0.1:37.6:62.3。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始终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工业产业不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2021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2022年、2023年连续位居国内城市第一。服务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以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76.3%。

近年来,深圳锚定“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发展目标,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持续完善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

人才队伍壮大 科技成果“量多质优”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爱思唯尔数据库联合发布了2024年度第七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包含“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相较去年,深圳各大高校入选双榜单的学者均有所增加。不难看出,深圳高校里的顶尖科学家越来越多,科技成果“量多质优”,落地生“金”。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研发经费投入有限,科研人员和机构短缺,随着改革不断深入,科技领域投入强度不断加大。2009年深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约280亿元,2018年突破1000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4.61%。2022年达到1880.49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5.81%,连续八年稳步提升。其中,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市94.9%,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创新生态链优势在企业端和市场端,相对来说,基础研究仍是短板。为此,深圳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提出,每年把不低于30%的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力争尽快补上基础研究的短板。在这座“创新之城”,创新动能不断迸发、创新人才不断壮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深圳还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和创新政策,引进了一批战略科学家,目前全市各类人才超679万人,高层次人才2.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20万人。当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1880.5亿元,已经连续8年两位数增长,拥有国家、省、市各级创新载体3800多家。

鼓励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至关重要。改革开放后,随着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建设从无到有并逐步完善,深圳知识产出快速增长。2000年全市专利授权量为2401件,2023年攀升至23.51万件,居全国首位,23年间年均增长22.1%。2023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5854件,连续20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量17161件,在国际创新城市对比中排名第二。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内发明专利公开总量121296件、未来产业集群国内发明专利公开总量29664件,均居全国第二位。全市高价值发明专利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接近八成。

奋进新征程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深圳是一座改革之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建市之初,深圳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规模很小,1979年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96亿元,经过埋头苦干、不懈努力,深圳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居内地城市第三。1989年经济总量冲破100亿元,1996年突破1000亿元,2005年突破5000亿元,2010年突破万亿元大关,是全国内地第四个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城市。2016年较2010年翻番,是内地第三个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元的城市。2021年,经济总量稳步跨越3万亿元大关,2023年,经济总量已达3.46万亿元。1980—2023年(以1979年为基期),深圳经济年均增长20.0%,表现出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

今年上半年,深圳继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地区生产总值为17302.22亿元,同比增长5.9%,超过全国及全省平均增速,在一二线城市中稳居前列。今年1-6月,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7602.50亿元,同比增长11.7%,占GDP比重43.9%。其中,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网络与通信、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网联汽车均呈两位数增长;新增的低空经济与空天、人工智能两个集群增长势头良好,分别增长32.4%和13.4%。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赓续弘扬特区精神,全面推进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深圳牢牢把握综合改革试点机遇,以改革推动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目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近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已3次发文向全国推广深圳改革创新举措达87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9月20日,深圳市委七届九次全会召开,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要求牢记使命任务,以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的担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把改革开放的事情做得更好,奋力建设好新时代经济特区。

今天的深圳,已经踏上新的时代征程。开新局,谱新篇。深圳将更加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更强烈的改革担当和开放自觉,回应人民期许、回应时代之问。

数 说

数字看城市变迁

●经济总量

1979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1.96亿元。1989年,深圳经济总量冲破100亿元,1996年突破1000亿元,2005年突破5000亿元,2010年突破万亿元大关,是全国内地第四个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城市。2016年较2010年翻番,是内地第三个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元的城市。2021年,经济总量稳步跨越3万亿元大关,2023年,经济总量已达3.46万亿元。1980—2023年(以1979年为基期)深圳经济年均增长20.0%,表现出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

●产业发展

1979年,深圳产业发展水平低,总量规模偏小,其中工业增加值仅2313万元,农业、服务业规模相当。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深圳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79年的37.0:20.5:42.5调整为2023年的0.1:37.6:62.3。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始终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工业产业不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2021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服务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以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76.3%。

●投资消费

深圳从1979年投资、消费规模仅0.59亿元、1.13亿元,发展为2023年投资接近万亿元,消费突破万亿元城市。44年来,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7%,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占比不断增加,2023年分别达23.6%、7.1%。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升级明显,新消费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1.6%,2023年消费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汽车、石油等大宗商品消费稳定,通讯器材、金银珠宝、文化办公用品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网上零售额成倍增长,2023年规模约2016亿元。

●研发投入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研发经费投入有限,科研人员和机构短缺,随着改革不断深入,科技领域投入强度不断加大。2009年深圳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约280亿元,2018年突破1000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4.61%。2022年达到1880.49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5.81%,连续八年稳步提升。其中,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市94.9%,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

●人口规模

1979年深圳常住人口31.41万人,99%以上为常住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606元,2023年人口规模发展为1779.01万人,非户籍人口占比接近2/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提升至19.5万元。居民收入大幅提升,1985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915元,2023年已经达到7.69万元,38年增长39.2倍,年均增长10.2%。

●教育医疗

1979年以来,深圳教育事业实现了由农村教育向现代化城市教育的巨大跨越。各类学校由1979年的340所增加到2023年的2940所,增长7.6倍。各类在校生数由6.54万人增加到274.80万人,年均增长8.9%。其中普通中学在校生由1.37万人增加到66.92万人,年均增长9.2%。

深圳积极推进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数由1979年的62家增加至2023年的5431家,增长86.6倍。其中医院数量从25家增加至159家。

●生活保障

1997年深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并根据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不断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2005年深圳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344元/月,2024年已提升至1483元每人每月。至2023年年末,全市1439.76万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269.40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编办登记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站3个,救助管理站床位312张。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565.75万元。

(上述数据来自深圳市统计局)

编辑:吴方舟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