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是很多人生活中的出行首选。你有没有想过,如此庞大的地下交通网络是如何建造的?长长的地下隧道是怎么挖出来的?这就不得不提到隧道建设的幕后英雄——盾构机。
今年6月底,两台TBM盾构机“罗铁1号”“罗铁3号”投入使用,开启了深圳市罗田水库-铁岗水库输水隧洞工程的主体隧洞施工阶段。
就在“罗铁3号”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受羊城晚报对外传播项目“I See China”之邀,来自塞尔维亚的留学生Doki参观了“罗铁3号”的诞生地——位于佛山顺德的中铁华隧联合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盾构机工厂(以下简称“中铁华隧”)。在这里,她近距离触摸盾构机,了解关于中国产盾构机的故事。
近距离触摸“钢铁巨龙”
一走进工厂,Doki就被眼前的庞然大物震撼到——一台三层楼高的TBM(隧道掘进机,俗称盾构机)静静矗立着。中铁装备集团电气与智能技术研究院工程师刘睿斐告诉她,这就是双护盾TBM“罗铁3号”。
“盾构机比我想象中大多了!”Doki感叹道。“没错,这台盾构机的刀盘直径达到6.73米,约有三层楼那么高。”刘睿斐说。
在圆形的刀盘上,Doki看到有许多圆形的齿轮,刘睿斐介绍,这些齿轮装的零件刀具,就像TBM刀盘的“牙齿”。“TBM设备在掘进过程中,刀盘旋转,通过这些刀具来切割岩石,达到掘进的目的。”在这台TBM刀盘上,有四连装的双刃滚刀,其他都是单刃滚刀,共有近50把滚刀。
刀盘上有一个圆形的小窗,引起了Doki的注意。原来,这是方便工作人员在掘进过程中来到刀盘处观察刀具磨损情况的窗口。刘睿斐表示,目前由中铁华隧生产的盾构机刀盘上都装备了刀盘磨损检测装置,只需在特定条件下才需要人工进行检测。
“盾构机的挖掘能力怎么样?”Doki十分好奇。
刘睿斐介绍说:“在地质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一台TBM每天可以掘进20米左右,但如果遇到花岗岩等硬质地层,每天就只能掘进几米。”
实际上,Doki在现场看到的刀盘,只是一台盾构机最前端的一部分。在刀盘后方,还有管片拼装机、豆砾石系统等等,刘睿斐介绍说,这台“罗铁3号”全长共有205米。
“中国‘巨龙’了不起,好庞大的机器!”Doki不禁赞叹道。
在参观过程中,一间“小房子”引起了Doki的注意。其实,这是每台TBM都会配备的紧急避险舱。紧急避险舱内有水、食物、照明设备等物资,在出现紧急状况时,人员可藏身其中。
“中铁华隧已经生产了1000多台盾构机,目前还没有人使用过紧急避险舱。”刘睿斐自豪地说。
中国盾构机的逆袭之路
曾经,中国的盾构机依赖进口,一台的价格动辄上亿。2008年,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下线,一举打破海外品牌在盾构机领域的垄断地位。
近年来,中铁华隧首创“冷冻刀盘技术”“双模盾构机”“三模隧道掘进机”等国内领先技术,陆续打造了“大湾区号”“妈湾号”“华隧奋进号”等上百台盾构机应用于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让大湾区的科创实力更进一步,也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交通强国贡献了力量。
中铁华隧总经理助理何勇告诉Doki,目前中铁华隧每年可生产盾构机280台,在全国有20个生产基地,“位于佛山顺德的生产基地于2016年建成,年产盾构机30台,为粤港澳大湾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产品。”
不仅如此,中铁华隧所在集团的盾构机订单已累计超1600台、出口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传统工业强国。Doki感叹:“原来世界上这么多国家都有中国盾构机的贡献,了不起!”“这也代表了世界对中国制造业的认可。”何勇说。
如今,中国基建所需的盾构机不再需要进口,自主生产的盾构机价格较之进口盾构机便宜了三分之二,为国家省下了大量外汇。何勇告诉Doki,“大批年轻、优秀的工程师和工作人员,是支撑中国自主研发、中国制造和‘大国重器’的坚强底气。”
总策划丨杜传贵 林海利
总统筹丨胡泉 蒋铮
执行统筹丨赵鹏 李国辉
文丨付怡
图、视频丨温泽广
海报设计丨黎杰文
鸣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