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
主城区停车“一位难求”如何破局?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严艺文 实习生 曾曦语
广州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经济蓬勃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截至2024年6月,全市小汽车保有量约370万辆。尽管广州现有停车泊位397.3万个,停车供需比为1.07,在国内超大城市中处于相对靠前的水平,但“停车难”依然是不少市民游客的普遍感受。
近期,广州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开展考察调研,与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停车场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交流协商,共同探寻盘活各类资源、优化提升城市停车利用水平的新思路新办法。
记者跑
老城区停车位供需矛盾相对突出
在广州越秀区中山二路,不到300米的距离,分布着广东省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两家享誉全国的三甲医院,各地患者不远千里前来看病。由于地处广州老城区,道路狭窄,车辆众多,医院区域车位更是“一位难求”,不禁让人感叹“停车比看病还难”。“有一次我在医院门口绕了2小时没找到车位,后来不敢再开车去老城区看病了。”市民张先生说。
记者调研走访发现,广州目前的停车供给体系基本形成了以配建停车为主、公共停车为辅、路边停车为补充的格局。老城区停车位供需矛盾相对突出(比如荔湾、越秀、海珠),重点时间段的停车位供需矛盾相对突出(比如医院就诊高峰期),人流密集的重点区域矛盾相对突出(比如天河商圈、永庆坊等热点区域)。特别是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导致配建停车泊位长期不足,公共停车位占比又偏低,经常会出现停车“一位难求”的情况。
既然停车位不足,是否可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建停车场?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社会力量投资公共停车场建设的意愿并不高,原因是中心城区和老城区土地资源紧缺,地价和建设成本更高,建设难度更大。有企业负责人表示:“单个地下停车泊位的建造成本在20万元至40万元之间,若再考虑土地征收与拆迁等额外成本,整体投资成本的回收周期超过30年。”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全市小汽车保有量约370万辆,广州现有停车泊位397.3万个。广州停车位总量高于小汽车保有量,这意味着停车资源的存量还未得到充分利用,盘活存量停车资源至关重要。
在越秀区新河浦社区,老广州的韵味与现代城市秩序在此交融。新河浦社区辖内建筑大多是独栋单式老式楼房,周边没有大型停车场,且缺少物业管理,停车纠纷多。2015年,新河浦社区成立居民停车自治管理小组,2016年挂牌成立新河浦路段居民互助会(以下简称“互助会”)。
记者了解到,互助会对辖内车位全部进行划线管理,不仅安装了视频监控,还聘请了专业的车管员,每天15小时值守,确保车辆停放有序。“我们建了一个车主群,车管员每天每小时在群里实时通报车辆的停放情况,对于车主的停车需求,车管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告诉车主哪些道路有空余车位。”互助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互助会结合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类别向车主收取合理的费用,主要用于视频监控系统安装、维修,车位划线以及车管员补贴等。
委员议
因地制宜地盘活停车资源
想要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最直接的方法是增加停车位供给。广州市政协委员陈广鹏建议:“推动新建停车场,要做好规划,合理配置停车资源。”陈广鹏提出,首先,合理预测未来停车需求的变化趋势,定期优化调整停车配建指标,实行不同区域、不同建筑类型差别化供给;其次,新建楼盘要严格按照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和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建设停车位,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要积极扩建新建停车设施;最后结合地下空间综合开发规划,分层布局停车设施,合理布局公共停车场,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与高效利用。
在推动立体机械式停车场建设方面,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建议,在符合规划条件和安全要求下,将医院、社区、商住楼和文化街区的现有停车场升级改造为机械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新建的优先考虑建设为立体停车场,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使用。
除了新建停车场,因地制宜地盘活停车资源,也能有效地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水平。对于停车资源紧缺的老旧小区,广州市政协委员冯建林认为,要充分发挥街道在基层停车治理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停车资源供需互信、促进供需匹配,指导社区因地制宜制定停车管理制度。
“除了老旧小区之外,城市道路停车资源的挖掘利用也是扩大停车位供给的重要渠道。”广州市政协委员胡桂芬说。胡桂芬建议,因地制宜布局道路泊位,根据交通流量变化、市民反馈和实际效果,及时动态调整和优化泊位设置,在缓解居民停车难的同时尽量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重点时段、热点区域出现停车难的问题,除了停车位供给不足,停车场信息没有实现全面的互联共享也是原因之一。对此,谭国戬建议,将共享停车资源接入智慧停车平台,建立动态循环的错时共享停车信息,提高停车设施的周转率和综合利用率。“鼓励社区和停车服务供应商通过互联网发布共享车位数量、共享时段、收费价格、车位闲置等情况,方便周边居民了解停车资源状况,促进共享停车向市场化、规模化发展。”谭国戬说。
政府推
今年已新建成公共停车泊位1.2万个
今年年初,广州市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出炉。其中,“增泊位优服务,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水平”被列为全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近年来,为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广州市各职能部门在优化停车泊位配建标准、大力推动公共停车场建设等方面,持续调查研究并发布相关措施。截至8月底,今年广州已新建成公共停车泊位1.2万个,接入“广州泊车”平台的停车泊位已达205万个。民生实事停车项目推进平稳,按计划已完成阶段性任务目标。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姜莉表示,广州已制定《关于推进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若干措施》鼓励措施,允许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公益性公共停车场可以划拨方式供地,不需要计收土地出让金。“鼓励措施实施以来,已经有一批利用自有用地增建的公共停车场项目在开展建设,比如越秀区动物园南门公交总站停车场、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校区立体车库以及海珠区海幢寺公共停车场等,进一步加大了停车供应。”姜莉说。
市民对于停车难的感受,除客观上的供需缺口外,还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一位难求”的主观感受。记者从广州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近年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推出了“广州泊车”微信小程序,目前已经公布了4200多个电子收费停车场、200多万个泊位的实时动态信息,小程序注册用户达185万人,市民通过小程序可以实现“找车位”“订车位”以及导航等基本服务。
从市民的使用体验和反馈来看,“广州泊车”还需要优化升级。“我们首先将进一步提高‘广州泊车’数据的广度,汇集更全面、更广泛的停车场数据;其次提高接入数据的精度,对已接入的停车场要督促其加强数据校准,确保余位显示准确可靠。”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邹小江表示,接下来还将进一步提升“广州泊车”的使用感受,如人机交互体验,点击快速反应,提供价格高低、余位多少、距离远近等排序提示等,科技赋能以盘活停车资源。
总策划:黄洁峰 刘德挺
统筹:刘云 曾健萍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