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夕,《百年广州港与城》展览在广州海事博物馆开幕。在策展人苏慧颖看来,广州港、广州城的兴盛,离不开一条路、一种精神。
这是一条跨越两千年的路。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遣使者前往南海地区,开通海上丝绸之路。
广州黄埔,扶胥古港见证了千年商都的繁华,滔滔珠江水,通中外,容万物。
福建泉州,六胜塔曾为郑和下西洋船队引航,古今多少帆影,为使命,为和平。
广东汕头,一封封侨批饱含爱国热忱,字字牵挂,分分钱款,跨越山海,以卫家国。
这是一种传承千年的精神。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指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丝路精神传承千年,家国情怀植根血脉。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羊城晚报记者重走海上丝绸之路,从历史印记中体悟精神伟力。
一艘船
承载几代人的梦想
泉州开元寺东北角,一艘宋代海船正沉睡在泉州湾古船陈列馆中,它见证了古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以下简称“泉州海交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陈颖艳告诉记者,这艘船是泉州海交馆的“镇馆之宝”,体现了当时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1974年夏天,它在沉没了700多年后,于泉州湾后渚港被发现并发掘出来,轰动了世界考古界。
“中国有曾经领先世界的航海技术,有这么多船型和无与伦比的造船技艺,能不能建一个中国人自己的船模展示馆?”陈颖艳告诉记者,这是泉州海交馆几代人的梦想。
上世纪90年代,泉州海交馆启动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古代木帆船科学复原工程——组织全国专家和精通造船的老师傅,花了8年时间,复原了156种中国古代木帆船船型。
“福建是中国古代造船中心,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福建泉州海交馆筹建古代船舶发展史陈列馆是适合的,有特色,有意义,也有基础和基本条件。”2000年8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得知情况后作出亲笔批示。
2001年7月,泉州海交馆船模陈列馆(今为“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一个梦想就此圆了。
现在,陈颖艳这一代海交馆人还有一个新梦想:把中国海洋文化及其背后承载的丝路精神推广到学校、社区。
2023年,泉州海交馆推出展览《福船的故事——从泉州驶向马六甲》,介绍我国舟船航海历史上与世界人民和谐共存、平等贸易的历史和思想,宣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特色的世界相处之道。
展览推出后大受欢迎,入选国家文物局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100个推介项目。“我们希望通过福船来展现我们的丝路精神,是和平的,是共赢的。”陈颖艳说。
今年是这艘宋代海船出土50周年,泉州海交馆组织了一场特别的研学夏令营,带小朋友们去宋船发掘地后渚港,对话见证者、修复者、守护者,了解“会说话的古船”。
“古代泉州人下南洋,身在海外仍心怀故土。他们可以接纳世界,也有勇气走向世界。”在陈颖艳看来,这种和平包容又勇于开拓的精神,是丝路繁盛的一股重要力量,也是中华民族自豪感的来源之一。这些年,她和同事们不断探索更好玩、更有趣、更有传播力的活动,就是希望更多年轻人了解、传承古船背后的精神和情怀。
“我们愿意守护这些宝贵的东西,让它传承千年。”她说。
一封信
秘密传递红色血脉
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侨批文物馆)有一枚特殊的回批,落款人为:周恩来、叶剑英、潘汉年、廖承志。
侨批,被誉为“丝路信使”,是海外华侨华人寄给国内家眷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回批,就是收到批款后的回信。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汕头侨批研究青年学者卢博宇给记者讲述了这枚特殊回批背后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潮籍旅泰青年侨领苏君谦等3人捐资200元,用于支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笔款通过“口批”的方式将款项交由澄海建阳村人在泰国开设的“增顺批局”,凭代号与密码到汕头联号银庄取款后,经澄海信宁乡晨光小学詹欧波之手,再转交给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接到批款后,周恩来、叶剑英、潘汉年、廖承志联名给苏君谦等3人写了回批,对他们的爱国热忱“殊堪钦敬”,盼望他们在泰国“鼓励彼方青年前来学习抗日知识”。
“有华侨就有侨批,他们的根在祖国。”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侨批文物馆)名誉馆长林庆熙告诉记者,抗日战争时期,一大批爱国华侨通过侨批支持祖国抗战,并在信中教育子女要爱国;还有一些共产党人以侨批为掩护,在看不见的战线上为党传递情报、资金等。
比如著名侨领庄世平先生,他成长于侨商之家,以侨批为掩护支持红色革命事业,一生忠心爱国。1949年12月14日,庄世平创立南洋商业银行,在银行楼顶升起了香港第一面五星红旗。
从一封封信中,卢博宇读出了先辈们的热血赤诚,读出了中华儿女的家国情长。
泰国华侨曾仰梅开设振盛兴批局,以批局为掩护,在泰国发动海外侨胞募集资金支援抗战。抗战胜利后,汕头澄海人、中共地下党员曾天远来到振盛兴批局担任“批脚”(侨批派送员),以此为掩护输送革命情报、物资等,从未暴露过身份。
泰国华侨张伯恭原是普宁中共地下党的交通站站长,他将祖父寄来的3000大洋全部捐给中共潮梅特委作活动经费。后来他因工作需要转移到泰国,仍以侨汇员身份执行秘密任务。
风雨如晦的年代里,海内外中华儿女深刻体会到了“有国才有家”。这些留存在信笺里的故事和家国深情,仍在近百年后,触动了又一代人。
“我们青年人一定要铭记历史,不忘和平。”卢博宇说。
一场展会
谱“一带一路”新篇章
在广州黄埔,始建于隋朝的南海神庙,周边高楼林立。被海风吹拂千年的扶胥古港,将迎来一座彰显城市活力的“海丝城”。
这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广州海事博物馆党支部书记王芳告诉记者,广州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港口,“一口通商”时期曾是唯一国门,千年未曾间断。这段拥抱世界的历史也赋予了广州开放包容的胸怀。
十几年前,王芳听过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刻:“不是今天的计算机把大家连在一起,而是大海。”
今天的广州,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与世界交往的窗口——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对外联络处副科长李立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老广州,她亲历了37届广交会,也见证着“一带一路”倡议在广交会结出累累硕果。
1957年春,首届广交会在广州举办,至今已举办135届,历经风雨、从未间断,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缩影、标志,被誉为“中国第一展”、中国外贸的“晴雨表”“风向标”。
在珠江畔的广交会展馆,明代汤显祖诗中“临江喧万井,立地涌千艘”的盛景,有了另一番具体呈现——
67年来,广交会已与全球22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累计出口成交约1.5万亿美元,累计到会和线上观展境外采购商超1000万人。
近年来,广交会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致力推动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目前广交会201家全球合作伙伴中,142家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第135届广交会上,参展企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成交138.6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3%。
“广交会不仅促进了中国商品走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也为这些国家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平台,实现了互利共赢的贸易合作。”李立说。
通过这个窗口,李立还认识了许多朋友。比如秘鲁华侨何莲香年少时就积极投身海外侨界发起的抗日救亡运动,为中秘两国建交作出重要贡献。2001年,她创办了秘鲁中国商会并担任总经理,积极组织当地企业家赴华参加广交会。
马来西亚华侨谢华平参加广交会超过40年,每年采购的九成商品来自中国。他表示,当地企业对中国制造很有信心。
“这种家国情怀,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李立说。
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强调,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我们的工作,就是丝路精神的生动实践。”李立说。
一种精神
为世界贡献东方智慧
“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丝路精神从何而来?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怀?为何要传承弘扬丝路精神?
福建省智库“海丝文化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泉州师范学院教授王万盈介绍,丝路精神是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是丝绸之路两千多年发展演进的结果。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分两路开拓对外交往的通道,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国家政权力量正式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路,不仅是丝绸之路、瓷器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更是文化之路、和平之路。
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走向世界,海外的香料、植物、良马进入中国,双方平等贸易,推动了彼此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就是两千多年丝路贸易与丝路文化发展积淀的必然结果。”王万盈说。
通过这条路,我们看到了家国天下的宏大愿景。在王万盈看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前后20余年,行程万余里,历尽千难万险,支撑他的,是坚韧、重信的气节和“持汉节不失”的情怀;郑和七下西洋,肩负着明朝政府“怀柔远人”的重任,与各国开展和平外交、文化交流和平等贸易,以期“共享太平之福”。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的最终目的,就是治国、平天下,是为了全天下人谋幸福。”王万盈说,“没有国哪有家?所谓‘国家’,国与家是分不开的。”
这种家国天下的朴素情怀,在王万盈看来,恰与今天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倡议不谋而合,也恰如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丝路精神是当代中国为国际社会贡献的东方智慧,也是中国为促进全球合作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是要解决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和谐发展这一根本问题。”王万盈说。
总统筹|林洁 黄丽娜 侯恕望
执行统筹|董柳 宋金峪
文|何昱 张璐瑶
图、视频拍摄 | 梁喻(除署名外)
视频剪辑 | 林心怡
视频包装 | 余梓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