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发布会上宣布,将通过货币化安置房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
倪虹表示,调查显示,仅在35个大中城市,需要改造的城中村住房就有170万套,其他城市也有改造需求;全国需要改造的危旧房有50万套。本次提出的新增实施100万套主要针对条件成熟、通过加大政策力度可以提前干的项目,主要采取货币安置的方式。主要支持政策包括5条:一是重点支持地级以上城市,二是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给予专项借款,三是允许地方发行专项债,四是给予税费优惠,五是商业银行根据评估发放贷款。
倪虹表示,有五条政策加持,各地还可以结合城市更新,进一步谋划选择条件成熟的项目,提前实施,只要前期工作做得好,还可以在100万套基础上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货币化安置,即给予被安置居民一定自主权,政府直接以货币的形式补偿需要安置的居民,后者再到商品房市场上购买住房。目前常见的货币化安置形式包括房票、政府购买存量房后再出售以及一次性货币补偿等。与之对应的,是拆旧建新的实物化安置。
自2020年棚户区改造的表述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消失以来,货币化安置已离开政策舞台中央多年。2014年,棚改货币化安置开始在全国推广,货币化安置比例在三年时间内从9%迅速提升至48.5%。2015年,住建部、国开行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区棚改货币化安置目标原则上不低于50%。2015年至2018年,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一路走高,棚改工作推进速度也大幅加快,年均实际开工达600万套。
据国家统计局过往数据,2015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19亿平方米,至2018年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降至5.39亿平方米,为5年内最低水平。
2018年,随着部分地区商品住房库存下行,房价上涨压力增大,货币化安置政策也逐渐调整。2019年,棚改计划调整为285万套,规模大幅缩减,随着房地产及土地类项目被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禁止适用范围,棚改货币化安置也逐渐退出政策舞台。
从过往经验来看,货币化安置对房地产市场去库存有着显著影响。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本次发布会上,住建部时隔多年重提货币化安置,与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相符,将对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和房价带来较大影响。
严跃进表示,此次明确提及的货币化安置,部分环节与2014年的棚改货币化有本质区别。随着当前保交房工作的稳步推进,现房库存正在逐渐增加,将城中村、危旧房改造与去现房库存相结合,安置效率将大为提升。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表示,新增100万套货币化安置是明确的量化政策,能积极引导市场预期。在消化存量优化增量,筹集存量房做保障房的新导向下,城中村改造安置方式发生重要变化,安置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专项借款或专项债,这部分资金主要用来做拆迁安置或红线范围内的公共设施,对于改造规模比较大、安全隐患大,公共配套缺失严重的珠三角地区城中村而言是重要利好。
李宇嘉认为,货币化安置的规模后续将大概率超出100万套,后续的旧改、保障房筹集,会大规模转向消化存量,直至库存压力消解,市场形成预期。
文|记者 范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