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亦趣自然保育中心向记者报料:在自贡发现了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的新几内亚扁虫。据悉,这也是自贡地区首次发现,或也为四川首笔记录。
被戴上了“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的帽子,新几内亚扁虫这种原产自新几内亚岛,已入侵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大反派”,在我国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公园里发现怪虫
一眼认出是个“陆生贝类杀手”
“今年8月的一天夜里,中心工作人员在一处城市公园观测到了它。”自流井区亦趣自然保育中心理事长李一凡介绍,当时正值夏夜雨后,蜗牛、蛞蝓等陆生贝类甚为活跃,而以它们为食的捕食性扁形动物也随之出没,除了常见的笄蛭涡虫,我们注意到一只头部尖尖的扁虫,游走在潮湿的苔藓上。
凭借多年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一线工作经验,担任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多个物种专家组成员的李一凡本能地在脑中冒出了恶性入侵物种“新几内亚扁虫”这个名字。“它一直在爬,我们拍摄了一些照片和视频佐证。”
当天回家后,李一凡就在网上查阅了更多关于该物种的信息和资料。随后,又在同一位置,再次观察到了新几内亚扁虫的活动。
2012年“搬”到中国
此次发现或为四川首笔记录
“新几内亚扁虫在中国的首笔记录,是2012年的香港。”李一凡介绍,随后从2018年起,在广东等地陆续被发现,并逐渐入侵内陆,推测或为苗木所携带。目前已在国内多个省份被观察记录到。
据了解,随着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实施,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但在该项普查工作中,无论国家还是四川省里下发的调查物种参考名单中,均未包含新几内亚扁虫。而在去年由亦趣自然保育中心承接的本地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以及交流、了解到的其他省内同行开展的普查工作中,也并未在四川省观测到该物种。
无独有偶,国家层面无论从林业、农业还是生态环境口发布的几个关于外来入侵物种、有害生物的名单、名录中,目前亦并未收录新几内亚扁虫。
“最近有短视频博主在攀枝花疑似发现该物种,尚不了解是否与当地相关部门及调查、科研单位取得联系。”李一凡进一步介绍到,因此,此次发现,或为四川省首笔新几内亚扁虫的记录。
破坏力有多强?
“团灭”太平洋多个岛屿的原生蜗牛
这种看似毫不起眼的“小家伙”,到底有着多大的破坏力?对自然生态有何影响?
“新几内亚扁虫为扁形动物门涡虫纲三肠目地涡虫科物种,又名马诺夸里扁虫,因其模式产地位于印度尼西亚西巴布亚省省会城市马诺夸里而得名。”李一凡介绍,它之所以被列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团灭”了太平洋多个岛屿的原生蜗牛。
据介绍,新几内亚扁虫捕食蜗牛、蛞蝓等陆生贝类,如果后者大量减少甚至灭绝,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将形成连锁效应。“举个例子,许多蜗牛、蛞蝓是食腐动物,也就是大自然的分解者、清洁工。如果它们的种群数量降低甚至灭绝,其后果不堪设想。”
“新几内亚扁虫原产自低纬度热带地区,其早期影响也主要出现在周边的太平洋岛屿。如今,随着人类活动,逐渐扩散并出现在更多更高纬度地区,如美国佛罗里达州于2015年发现,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于2023年发现。然而,关于其入侵的情况,目前尚无更为深入的研究,需要更多基础数据来协助评估。”李一凡介绍,这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建议:市民发现要及时报告
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应设立工作机制
我国生物安全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统领性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于2021年4月15日即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起施行。
根据第八十一条:“违反本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引进外来物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没收引进的外来物种,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捕回、找回释放或者丢弃的外来物种,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如今,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关注自然、了解自然。而作为普通民众,尤其是其中的自然爱好者群体,有发现时一定要及时告知政府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李一凡说,后两者之间也应建立起更为频繁、密切的合作关系,如设立各种专家组、智囊库,并建立起更为高效的工作机制,及时发现生态环境的各种“喜”和“忧”,也让关注转变为行动,由“量变”到“质变”。李一凡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搜集更多该物种证据后,向相关部门报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