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1月13日电(记者 陈静)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感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异常。混乱的思维和情感反应是其典型症状。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教授13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大脑疾病,致残率很高、社会负担重,一旦得了精神分裂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工作功能。
一直以来,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人群中占比为1%。研究表明,遗传、大脑结构异常、妊娠期问题及后天环境因素都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赵敏教授指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仍不太清楚。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它应该是生物学、社会心理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其中包括神经递质的异常、多种因素的遗传引起的发育异常、神经管路异常等。
赵敏教授介绍,当下,精神分裂症还没有一个非常可靠的、能够预测的工具。但是相关风险因素值得关注,比如:有家族史者;对压力的应对能力比较差、社会支持较差者。这位专家表示,有家族史者不代表一定会发病,但需要早期观察,以早期发现症状。
对于会反复发作的精神分裂症,赵敏教授十分倡导早期治疗、规范治疗和全病程的治疗。她表示,现在对症治疗精神分裂症,需要患者长期服药,自行随意中断治疗或者不规范用药,会导致症状复发,复发次数越多,导致患者预后越差,社会功能就越差,很难适应社会,提高致残风险。“长效针剂的问世和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让患者用药更方便,患者依从性更好。”赵敏教授指出,“长效针剂不经过传统口服到胃肠道代谢,吸收更好,能够保持稳定浓度,病人的病情会更加稳定,对预后更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