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大湾区,大未来!
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上线“湾区100”数据视频栏目,用100个数据纵览大湾区的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描绘大湾区的朝气蓬勃、万象更新,书写大湾区的同心逐梦、携手前行。
每期一个小数据,带你看懂大湾区。
“系深圳睇医生,简直就似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技术信得过,费用仲比香港低好多。”
“照磁共振,报告即日可取,唔使等!”
“可以用‘平、靓、快’来形容中山的医疗服务。”
……
上面这些话,是许多北上就医的港澳人士的共同体会。北上就医风潮正持续升温: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共为港澳人士提供诊疗服务超60万人次。
今天我们就从“超60万人次”这一数据出发,一起来了解这股热潮背后,大湾区医疗的互融互通。
北上就医风潮持续升温
“北上就医热”,到底有多热?从广东各地医院服务的港澳居民数量,我们能够窥得一斑。
比如,常年在罗湖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港籍患者稳定在3万以上,去年已超过了4万人次,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同比增幅更是超过了10%。同样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等,也都受到港澳患者的青睐。
数据显示,在香港“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下,2021年至2023年,香港居民在港大深圳医院申领的医疗券金额共3493.5万港元,申请宗数10.68万宗;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每年服务港澳患者达2万多人次;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院本部每月接诊香港居民2200到2400人次(不含社康);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自2023年以来,累计服务6000余人次;今年6-7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夜诊接待的港澳患者比例达到10.2%……
从具体的诊疗服务来看,口腔科、眼科、骨科、中医、影像检查等,是港澳人士内地就医的热门选择。
内地医院“平快正”吸引港澳患者
看病效率高、手术不用排队、交通方便、性价比高……谈起北上就医体验,港澳同胞不约而同给出这些关键词。
以常见的检查项目核磁共振(MRI)为例,据媒体报道,以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为例,各类检查在一两天内就能安排上,最多也不出三天;而在位于南山区的协和深圳医院,做核磁共振已经实现当天开单、当天检查,成功实现免预约。至于检查费用方面,深圳市医疗保障局2021年的通知显示,在深圳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MRI的价格在60-1000元间,价格相对低廉。
不仅如此,内地医院还纷纷推出港澳居民绿色通道、粤语导诊,以及“免费搭乘巴士就医”“跨境远程门诊”等服务,让港澳患者就医更便利。
“平、快、正”,让“北上睇医生”成为大湾区涌动的热潮。
跨境医疗障碍逐步被打破
在这“丝滑”的就医体验背后,是大湾区医疗互融互通的不断提速,让过去跨境医疗的障碍逐步被打破:
我们看到,香港“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等跨境医疗福利试点扩容,长者医疗券的适用范围已扩展至粤港澳大湾区内5家综合医疗机构及2家牙科服务机构。
在医保方面,港澳居民购买内地社保即可享受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医疗服务与报销,同时,越来越多的大湾区专属跨境医疗险产品推出,让跨境就医消费进一步得到保障。据广东保险业2023年度新闻通气会透露,广东已有19家公司42款湾区专属重疾险及跨境医疗险上市,累计为15.34万人次提供健康及跨境医疗保障1697.53亿元。
在药械方面,“港澳药械通”不断上新,不仅港澳居民能在内地更方便地使用到以前惯用的药品和器械,内地居民也得以享受更多的国际先端医疗服务。截至今年9月初,“港澳药械通”共纳入45家指定医疗机构,实现了大湾区内地9市全覆盖,品种扩大至79种,从抗肿瘤药物、眼底用药等药物,到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等医疗器械,惠及湾区居民近万人次。
双向奔赴的大湾区医疗,将会给更多大湾区人带来温暖与希望。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策划:王卫国 邹莹
统筹:张纯
执行:唐静怡 熊润淼 谢小清
设计、动效:罗锐 原毅 欧阳静
数据来源: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官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深圳卫健委、公开媒体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