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 记者李轩摄影报道:11月14日,由广东省委网信办指导,南都、N视频举办的“万千气象看广东·百千万工程在行动”网络主题传播活动走进广东河源,感受河源市以文化为魂,打造发展新优势、探索融合新格局、点亮群众新生活,以文化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道路。
注重历史文化传承
传统客家古村展露新颜
14日上午,采风团来到东源县仙塘镇红光村南园古村景区,感受这里历久弥新的客家文化,近距离观赏历史悠久的客家围屋。走进古村,一股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据了解,南园古村景区迄今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一处始建于明清时期的传统客家府第式建筑群。村内依然保存完好有21座建于明末清初的古民居,是广东名村和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之一。
近年来,仙塘镇红光村利用南园古村百年古村历史资源,创新探索新型乡村发展路径,用“新”方式推动文化赋能“古”村,让千年古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仙塘镇红光村党支部副书记潘小科介绍:“目前我们红光村不断加强对村内古建筑的保护,不断完善南园古村景区配套设施,吸引更多游客游览;引进欧耶咖啡、南园私房菜馆等文旅业态,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为村集体增收;同时积极联动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开放大学建设‘双百行动’校地合作实践基地,围绕产业发展、城乡规划、人才培养等领域谋划合作。”
优化“红绿”双区布局
以文带旅落实“百千万工程”
东江之畔,山水环绕,绿色相拥。庭院前的竹林生机盎然,远处客家房屋富有文化底蕴。14日下午,采风团来到了东源县义合镇。近年来,义合镇以“红色”为核心,以“绿色”为支撑。一方面依托啸仙故里红色研学区为发展核心,围绕阮啸仙革命先烈的故居和闻啸先学堂,建设东江湿地审计公园、全国法治教育宣传基地东源陈列馆等红色文化景点,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基地,成为全县展示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另一方面大力推动百年客家老村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苏家围国家级景区特色资源和本地特色农业基础,推动绿美生态和产业经济深度融合。义合镇通过“红色+绿色”的文旅发展思路,不断开发特色的旅游资源,全力打造集山水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农业、养生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文旅小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朱门家风助推乡村治理
绿水青山描绘诗和远方
离开义合镇,我们又驱车赶往下一站——顺天镇。近年来,顺天镇充分融合人文底蕴、特色产业、美丽乡村和山水田园,勾画出一幅美丽乡村建设的蓝图。
在顺天镇金史村,居住着大儒朱熹的后人。朱熹的“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读书起家之本”四个治家之本,是金史村朱氏代代相传的家风文化。金史村围绕朱氏历史与家训文化内涵赋能乡村治理。通过清单化修订村规民约“十做到”“十不准”、创新“积分制”管理模式、探索“阳光议事”机制、修建村史馆、村博物馆等文化传承“新阵地”等等形式,有效激发乡村治理新动能,营造顺民新风。金史村村书记朱日彬表示:“金史村作为顺天镇第一个先行实施积分制管理模式的示范点,既是一种荣誉、机遇,更是政治任务。全村继续切实增强做好乡村治理工作试点示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深化落实‘积分制’管理机制,建立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文化金史。”
“建设古树公园是我们展现田园风光,建设美丽宜居示范乡村不可或缺的一步;也是宣传古树文化、当地朱氏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当地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大举措。”大坪村有关负责人给记者们介绍。顺天镇大坪村,立足绿美生态优势,积极探索“古树保护+农文旅融合”的绿美经济发展新路径;依托村内122棵米椎古树资源,按开放式休闲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打造“古树公园”。同时通过科普宣教、悬挂横幅、现场参观等形式,提升群众对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营造了全民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良好氛围。
经过多年接续打造,河源市集产业融合、风貌提升、农旅观光、客韵风情、治理创新于一体,成功打造出了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探索出了一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振兴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