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启幕 超百位科学家分享前沿突破

来源:大洋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4-11-16 20:03
大洋网  作者:  2024-11-16

国际金融论坛会议中心(南沙国际会展中心)。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摄(资料图片)

开放科学、勇立潮头,科技的盛宴即将开启。

狮子洋畔、灵山岛尖,顶尖的学者来此聚首。

11月16日至18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将在粤港澳三地同步举办,其中,开幕式和主论坛将于明天上午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主会场举行,包括诺奖、菲尔兹奖得主在内的百余位科学家将分享他们的科学洞见;14场分论坛围绕科学与产业前沿进行深入讨论,为大湾区更好参与全球科技创新、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言献策;5场特色活动涵盖成果对接、科创调研、校园科普……将让论坛在大湾区留下满满硕果。

接下来,让我们先睹为快,一起来看看本届大湾区科学论坛带来了怎样的科学盛宴。

诺奖得主等科学家出席论坛

作为大湾区面向世界的窗口之一,已经成功举办两届的大湾区科学论坛一直致力于形成引领世界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策源地、合作共赢共享聚集区和科技产业创新高地。自举办以来,论坛便汇聚了一批顶尖科学家聚智汇力,促进湾区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的发展。

本届大湾区科学论坛继续按照高端化、精品化、国际化的办会目标,稳步有序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出席的顶尖科学家超百人。其中包括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巴里·马歇尔,1994年菲尔兹奖获奖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埃菲·杰曼诺夫,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薛其坤,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建国,“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创始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等一众科学大咖。

主论坛将邀请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外院士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智库专家代表作主旨报告。分论坛则围绕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材料、未来能源、空天海洋、绿色低碳等前沿话题展开探讨。届时,受邀嘉宾将立足于自身研究领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及产业转化、发展趋势,为全球政、产、学、研、用各领域提供科技发展的新指引,全方位促进前沿科学的交流和创新产业的发展,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湾区全方位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本届论坛首次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13场分论坛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惠州召开,另有一场绿能产业科技创新分论坛还走出大湾区,来到广东阳江举办。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同时也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论坛特设了澳门论坛活动,围绕澳门前沿科学领域如中医药、生物医用材料、再生医学、航空航天技术等展开研讨,服务澳门新质生产力发展,彰显科技创新力量对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开放合作彰显湾区科技“国际范”

记者梳理发现,聚焦国际开放合作,是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的一大亮点。论坛邀请了24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会,通过科技开放合作、共建共享,助力大湾区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也让论坛“国际范”十足。

大科学计划与国际合作分论坛在广州国际生物岛举行。国际大科学计划对解决全球关键科学问题、打造全球优势科技资源高端平台、构建全球创新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论坛以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为牵引,围绕计划对大湾区的影响与带动作用,及国际数据共享、生物样本跨境、技术转移等国际合作热点问题相关的政策机制、可行路径,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及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地区的学者开展交流、研讨。据了解,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培育项目已与近20个国家(地区)的45家机构达成合作,落实国际出资逾55亿元。

“国际组织与湾区对话分论坛”在香港举行。论坛积极探索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知名湾区的科技交流对话机制,探索国际科技合作赋能人类发展新途径。论坛嘉宾云集,包括美国国家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曹文凯,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林海帆,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院长卢煜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何恺明等。专家们探索国际科技合作赋能世界经济开放的新途径,同时,探索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等世界知名湾区的科学技术、产业交流对话新机制。

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专门设置了中韩氢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合作论坛。通过路演活动,韩国创新企业将与中国的氢能领域专家、投资机构以及技术企业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对接。

搭建更多平台助力科技成果对接

记者梳理后发现,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不仅是科学家们的“坐而论道”,还聚焦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与成果转化。围绕大湾区重点发展的领域,论坛邀请科学家、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投资人、技术经理人共同参与,探讨科技成果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论坛将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技成果对接会”,大力推动中国科学院最新优质科技成果在大湾区转化。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孙龙涛告诉记者,本次对接会结合广东省重点产业领域方向,中国科学院目前遴选了52家院属单位的240余项科技成果参展,并将有10余项拟落地大湾区的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在对接会上签约。同时,对接会还将有一批优秀成果进行路演发布,一批科技龙头企业进行需求发布。此外,对接会还邀请了多家科技金融机构以及一批技术经纪人参会,为挖掘潜在优质项目落地广东转化提供支持,对接会是一场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也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湾区实践。

同时,论坛还将举办“智汇产业科创行”等特色活动,活动将组织各领域专家调研湾区科技创新实践,深入了解大湾区的科技产业发展状况,为推动湾区新质生产力建设建言献策,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与优质项目落地大湾区,加速大湾区的产业升级、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广州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强市

《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为广州赋予“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的核心功能定位。大湾区科学论坛主会场永久落户南沙,正是广州“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核心功能定位的生动体现,也对广州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强市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广州市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重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为重点来全力推动工作。广州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从2018年的第25位跃升至2023年的第8位。广州在10个科技创新关键指标上都创了历史新高,R&D经费投入强度连续十年稳定增长。

如今,广州“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已汇集37个高能级平台,其中包括国家实验室组建运行,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获批立项,“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加速推进立项,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核心总部直属创新平台稳步建设。今年6月颁发的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广州地区牵头获奖项目11项,占全省近八成。同时,广州成功突破深海潜航器、高集成射频芯片、仿生合成橡胶等关键技术,研制出全球首个肿瘤内注射药物、全国首台场发射透射电镜等创新产品,填补了一批国内空白。

广州聚焦智能与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加快夯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基础,文远知行成为全球通用自动驾驶公司第一股,亿航智能成为eVTOL行业内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企业,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力箭一号”商业运载火箭已完成4次共42颗卫星发射。

广州着力建立符合青年人才成长规律的培育机制,2024年度支持1300余名35岁及以下的青年博士留穗开展基础研究自由探索,全市新增博士、博士后培养平台134家,新进站博士后906人,同比增长57.8%。广州在校大学生165万人,稳居全国城市第一。2023年广州地区新增6位两院院士,创历史新高。

广州实验室已建成大湾区首个生物样品跨境快速检测中心,实现国内首批生物样本入境。印发实施两批科研用物资跨境正面清单,入境检验检疫时间缩短至1天,推动试点单位实际享惠进口货值超过15亿元。

记者注意到,承办大湾区科学论坛,正让广州拥有更高端的科学智库、更便捷的国际科研合作环境和更高效的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仅如此,科学家们还将在论坛期间来到广州的中学进行科普讲座,为广州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分享科学精神,激发更多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广州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强市的重要后备力量。

编辑:王智韬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