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昱 李钢 黎秋玲 陈晓楠 实习生 李宇安 张小悦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昱
“2020年氢能在全球的能源需求中占比不足0.1%,多个机构预测,到2050年的时候氢能的占比将达到12%以上。因此氢能有很大的开发空间。”11月18日,在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先进能源技术分论坛上,黑龙江大学教授、黑龙江大学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付宏刚说。
付宏刚表示,目前99%氢气来源于化石能源重整,这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所以能否利用绿色、可再生的方式制氢是开发氢能的关键问题。
现场,围绕能源基础研究和储能技术等话题,多名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
“氢除了是能源载体,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是目前实现碳中和不可避免的重要途径。”中山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海文表示,安全高效氢储运输是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据李海文介绍,不论是常温还是低温环境,氢气都很难被压缩。另一方面,制造液态的氢则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从而导致氢气的存储运输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李海文表示,固态储氢技术具有压力低、密度高的特点,在安全性上有显著的优势。但距离能够市场化推广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咏姚介绍了一种新型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据他介绍,钠离子电池具有低成本和不易起火爆炸的优势,是市场上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一种补充,在生产上可以借鉴锂电池制造工艺,即将迎来规模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