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海岸线占全省的十分之一、海岛数量居全省第二、在珠三角7个沿海城市中大陆岸线最长、海岛数量最多、滩涂面积最大……江门,拥有409公里大陆海岸线和488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是全省海洋资源大市,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要‘向海’拓展发展新空间”在近年来被列为江门改革工作重点之一,江门正向“新”发力、向海图强!
依海而生,中国侨都江门曾是连接世界的重要门户和通道,区位优势突出,开发腹地广阔。作为江门史上第一家银行,中国银行江门分行(以下简称“江门中行”)已扎根侨乡大地110载。回首过去,江门中行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江门共奋进。
金融之力如何激发“蓝色引擎”,助力江门在新一轮发展中塑造江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羊城晚报联合广东中行发起广东“蓝色引擎”深调研活动走进江门,看金融全面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江门经验”。
赋能“渔光互补”
开辟经济生态互惠共赢新路径
台山,被亲切称为是大湾区重要的“海鲜铺子”。每年的开渔季节,停泊在台山市汶村镇横山渔港的渔船驶向大海,千帆竞发,海面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紧邻海边、光照充足、沿海滩涂面积大,独特的资源禀赋让汶村镇特别适宜发展光伏发电。采用“一地两用,渔光互补”模式,最大化综合利用阳光、水体等资源,做到“水下养鱼,水上发电”,光伏企业正全力打造集光伏发电、现代高效渔业养殖等于一体的示范项目。
走进江门广发渔业光伏有限公司汶村光伏电站发电区域,鳞次栉比的光伏板向阳而立。这片发电区域每日发电240万度,每年节约10.77万吨标准煤,实现25.58万吨二氧化碳的减排,为侨乡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迈出强劲的步伐。
而在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下,还有数千亩鱼塘养殖了青蟹、基围虾等海产品。“我们结合汶村镇约5600亩沿海滩涂地资源,因地制宜投资建设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将丰沛的光照、水面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场站工作人员周振锋告诉记者,目前,已有3个光伏发电项目落户汶村镇,光伏企业已经成为镇上的纳税大户,光伏鱼虾也成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绿色光伏产业的培育和壮大,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为保障光伏发电的稳定性,我们需要铺设具备电力储存功能的设备缓解电能骤降对电网造成的不良影响。”周振锋坦言,储能型光伏板投入成本比普通光伏板高90%,巨大的资金压力成为摆在企业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此,江门中行主动走访问需,与该企业进行了多方面的沟通,并多次进行实地走访,根据项目情况提供针对性的融资方案,为企业提供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合计约3亿元。
“这些资金有效缓解了项目建设的现金流压力。”周振锋表示,光伏企业普遍面临前期投入成本高、资金压力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是银行帮了大忙,解决了后期光伏项目筹建、储能设备更新等问题,维持了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
注入“绿金活水”
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脊梁”
在位于江门新会基地的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太森博”)智能化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纸浆经过脱水、烘干、压光等一系列复杂程序后,被加工成一张张优质的文化、生活用纸。经过切割、包装后被运往世界各地。
亚太森博是江门造纸业的龙头企业,主营高档文化用纸、生活用纸等产品。公司财务部经理林荣就介绍,近年来,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及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对高档生活用纸等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公司紧跟市场需求,创新性生产“碳中和纸张”,并一直坚持节能减排与水资源高效利用。除成立节水管理小组、建立健全节水管理制度、加强节水宣传和培训之外,还大力开展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节水改造。
“公司在成立之初就与江门中行建立了密切联系。多年来,江门中行累计投放贷款金额超17亿元。相关资金有力支持了我们工厂的扩建、数字化改革、节能减排等项目。”林荣就说,今年7月,江门中行牵手同业成功向亚太森博纸业公司发放“节水贷”3500万元,这也是广东省目前面向实体企业发放金额最大的一笔“节水贷”。
据介绍,“节水贷”的资金用于每天处理1.2万立方米的中水回用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我们污水处理厂的非常规水源利用率将大幅提高,同时每年还能减少从潭江取水量达350万立方米,推动企业回用水占比提升至30%,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以上。”林荣就表示,此次节水项目的实施,不仅会给新会带来显著的水经济效益,还将引领更多企业加入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行列。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江门中行紧密围绕国家绿色发展和“双碳”战略目标,积极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为重大项目及其上下游相关产业客户提供绿色金融服务,加大绿色金融有效供给。截至2024年10月末,江门中行对公绿色信贷授信余额超250亿元。
支持亚太森博的发展,也是近年来江门中行紧跟江门市委、市政府“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的缩影。近年来,江门中行深度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全市“大产业”布局,为锂电池基地、新能源电池综合利用项目等23个重点项目提供授信额度超147亿元,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脊梁”。
金融活水注入新动能,为江门“制造强市”增添坚实底气。今年4月,在国家出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后,江门中行为欣龙隧道公司新增核定专项支持贷款,7月为其发放江门市首笔符合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申报条件的设备更新贷款。截至2024年10月末,江门中行制造业授信余额超172亿元。
打造“华侨金融管家”
“跨”出涉外经济新天地
江门,有着百年对外开放历史的外贸大市,被誉为中国侨。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的战略资源、“承东启西”门户枢纽的关键区位,让江门这座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在联通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中拥有独特优势。
近年来,江门中行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跨境金融服务优势,在金融创新上先行先试,不断优化跨境结算渠道,促进跨境贸易结算便利化,多措并举地推动对外贸易发展。江门中行多年来国际结算和跨境人民币业务规模持续领跑市场,连续14年跨境市场份额居同业首位。江门中行先后推动落地江门地区首批跨境人民币收支便利化业务、江门地区首批银行办理非金融企业外债签约以及全国首批通过银行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等,切实便利企业开展跨境贸易、跨境投融资业务等,多项业务实现首发,体现了引领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以及勇立潮头的金融创新魄力。
2015年,该行依托中银集团全球化、多元化的服务网络和丰富的国际业务经验,根据侨乡特色,创新推出金融品牌“华侨金融管家”,配套一系列的专属产品和服务。
近年来,该行不断推陈出新,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深化品牌建设,2022年增设了华侨驿站,并在驿站里融入开平碉楼、新会葵扇、著名风景点等五邑侨元素;2023年,在手机银行上搭建“华侨金融”专区,推动金融服务“掌上办”。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江门中行升级手机银行“华侨金融”专区功能,除了结售汇、跨境收汇款、外币现钞预约等基础金融功能外,还围绕外汇投资、出国留学、海外旅行三大领域各个环节进行深化服务,设置“华侨政务”“华侨生活”模块,非金融服务功能延伸至非居民所需的政务办理、出行服务、生活需求等领域,功能涉及办税、社保、医保、公积金、港澳直通车、机场大巴、特产手信、酒店服务信息等一站式服务。
与海共生,向“新”发力。未来,广东中行将继续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初心使命,锚定“金融强国”任务目标,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蓝色经济”发展持续注入金融“活水”。
文|记者 戴曼曼 汪海晏
视频|记者 董鹏程
图|广东中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