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纪录片整体出口量仍然较小,但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得如火如荼的短剧在国内也开始‘卷’起来了,但是其出海还处于高速增长期,短剧出海市场空间至少是国内市场的7-12倍。”无论是纪录片、还是短剧,与网文、网游一样,在旺盛需求之下,出海已成为它们的“蓝海新赛道”,它们都在不断加速中国数字文化出海的步伐。
文化出海潮起。在11月22日举行的20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文化出海”专题交流会上,文化企业、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的代表们齐聚,探讨文化出海前沿话题。与会者认为,在寻求海外增量市场成为必然趋势的背景下,中小规模文化企业出海还需要新思路、新模式。
新趋势:短剧等文化“新四样”正走向全球
中国文化出海是本次大会的主要话题之一,其现状如何?
“以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短视频和影视内容为代表的文化‘新四样’正在走向全球。”深圳市互联网文化市场协会秘书长赵博文表示,其中,抖音及其海外版TikTok短视频平台成为传播中国声音的“扩音器”。在影视内容方面,中国微短剧“出海”迎来了市场爆发期。特别是许多短剧采用中国编剧选材、欧美演员出演、海外班底拍摄,融合霸总、逆袭等古早网文特色,成功吸引了习惯Netflix精品剧的欧美观众。
广州光盒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MO梁剑判断,出海短剧正朝着百亿美元级蓝海市场跃升。截至2024年3月,过去一年全球短剧APP用户时长增长了16倍。国海证券研报指出,采用短剧DAU*ARPPU测算,长期海外短剧市场规模在144亿-648亿美元区间。旺盛需求之下,中国短剧不断加速出海的步伐。
“短剧萌芽于中国,是根植于中国的新兴内容形式,其出海具有天然的内容优势。”梁剑说,在国内经验的赋能和支撑下,中国短剧出海很快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23年,枫叶互动率先出海,推出了reelshort短剧平台,此后数十款短剧App在海外市场上线,下载量超3000万,出海头部短剧平台总剧目数增长了10倍。进入2024年,包括银都机构等在内的专业影视公司也开始“下场”布局短剧出海,产业提效变现加速。
不仅中国短剧受海外观众欢迎,中国纪录片的快速增长也不容忽视。
数据显示,2010年起,中国纪录片海外热度开始上升,2015年中国纪录片海外搜索迎来小高峰,而2022年中国纪录片海外搜索数相比2010年已增长了20倍,其中中国纪录片出口东南亚增速尤快。
交流会上,广东普星达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刚介绍,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持续上升以及中国纪录片制作水平的提升,中国纪录片迎来了“出海窗口期”。“从内容上看,中国出海纪录片主题主要聚焦在传统文化和经济建设上,与国际市场需求一致。”
以《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王国》为例,境外落地播出超300轮次,海外发行覆盖120个国家和地区,同样的例子还有《超级工程》《柴米油盐之上》等。其中《柴米油盐之上》分集还获得了芝加哥独立电影节最佳纪录短片奖,在海外影响力非常大。
北京萨博新经济发展咨询中心副主任吕文认为,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数字内容创意企业寻求国际增量市场成为必然趋势;通过拓展海外市场,企业不仅能够获得增量市场、分散风险,还能借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产品开发、生产和全球服务竞争力。
新挑战:用新思路、新模式破解出海难题
企业在出海路上,并非一帆风顺,还得克服“水土不服”,如何应对?
“这次来到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一方面很激动,觉得大湾区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非常蓬勃,但是也看到了很多隐忧,看到了投资方和我们的企业方互相迫切对接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大湾区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正在催生新的发展模式。”吕文在交流会现场解读新型数字服务贸易的新机遇与挑战时如是说。同时,在寻求海外增量市场成为必然趋势的背景下,中小规模文化企业出海依然面临众多困难,需要新思路、新模式。
深圳市酷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曹蕊也表示,本地化运营是破除中文内容在海外传播时文化壁垒的重要一环。具体来看,既要用更为贴合当地文化的方式,将内容进行翻译传播,还要对内容进行二次创作来延长原生内容的生命周期,同时也要加大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和观众的互动力度。
深圳市天擎数字有限责任公司国际营销中心总监吕晓琳总结这些年的出海经验,认为深度本地化十分关键。她以出海企业在沙特、马来西亚等地做的项目举例,在不同的地区做活动,需要适应当地文化习惯。
陈刚也认为,要推动中国纪录片进一步走出去,还存在四方面挑战:一是海外观众认知局限,海外市场对中国纪录片需求多限于猎奇,真正深入了解主流文化的需求较少;二是内容创作国际适应性较弱,国产纪录片适合国际传播题材少,导演和制片人内容创作需加强市场化导向,理解国外观众和海外市场;三是市场产业机制不完善,国内纪录片产业仍没有形成成熟的交易机制,生产、制作和传播等各环节都没有真正与国际流行标准接轨,国际流通性不强;四是缺乏有效的评估标准和体系,对于纪录片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流通和传播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估标准和体系。
陈刚介绍,为了能助力解决以上问题,该公司2020年自投、自建、自营了全国首家以纪实内容为主的产业园——广州数字纪实视听产业园(豆园Doc.Park),聚集高校、平台、制作机构等资源,通过创投、选片、参加节展、展映等方式,致力打造成为纪实文化产业生态和“全龄化”公共文化服务运营平台。
文|记者 黎存根 黄宙辉
图|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