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四川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观察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表时间:2024-11-25 09:58
新华社  作者:  2024-11-25

彩林斑斓、芙蓉花开,兴隆湖畔拥红叠翠。从空中俯瞰,占地1578平方公里的天府新区由成都、眉山两大片区组成,形似一匹骏马,从成都平原东南腹地昂首腾跃向前飞驰。150余个大小公园如明珠般璀璨跃动,540公里的绿道似绸带嵌入繁华都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天府新区着力打造公园城市“样板”。

公园城市,不止于公园。10年间地区生产总值跨越3个千亿级台阶,以四川省0.3%的面积创造全省7.7%的经济总量,35个国家级平台齐聚,陆上丝绸之路畅行东盟、中亚……作为我国第11个国家级新区,自2014年获批设立以来,天府新区逐步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

创新策源:攻“尖”攀“新”动能澎湃

从龙泉山蜿蜒而来的鹿溪河,壅水形成水域面积达4500亩的兴隆湖,水天一色、碧波潋滟。如今,兴隆湖畔周边100平方公里,已是成都含“科”量最高的区域。

天府新区兴隆湖(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坤 摄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院长王嘉图是第一批“拓荒牛”。与新区10年共成长,如今的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已经拉起一支5000余人的人才队伍,建成占地3700亩的一流科技园区。

“这里不仅拥有公园城市的环境,还和众多科研机构比邻而居,现在我们只有一个念头:全力以赴干工作,一心一意搞科研。”王嘉图说。

大院所蓬勃生长的背后,是天府新区“从0到1”发力核心技术攻关的缩影。随着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等国家重大部署的落地,战略科技力量在此加快集聚。

兴隆湖畔的天府永兴实验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坤 摄

勇攀科技高峰,“硬核”科幻逐步照进现实。高约三层楼、全身布满零件,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甜甜圈”……位于天府新区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近年来频频“出圈”。2023年8月,“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再次刷新中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

从“书架”到“货架”,从实验室进入生产线,多维度的产学研合作持续深化,也为科技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目前,天府新区校院地合作项目已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攻关399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31项、推出创新产品63件,孵化专精特新企业超110家。

作为西北工业大学先进动力研究院在地孵化的首家公司,飞秒创芯(成都)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乙芮说,得益于科研团队对飞秒技术的前期积累,公司近期将落地中试产线,拓展更多产品应用场景。

畅通科技成果转化之路,天府新区已谋划布局中试熟化平台20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00余家。转化生态加快构建,越来越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内畅外联:开放格局立体成势

昔有孔雀东南飞,今朝筑巢引凤来。

西邻兴隆湖,东靠龙泉山,高铁天府站主体俯瞰如振翅欲飞的凤凰。天府站以“筑巢引凤”为设计理念,2025年建成投用后,将进一步打通出川大通道,为西部发展注入新活力。

新通道不断拓宽,西部货物加速“出海”。走进位于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成都澳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忙着拣货、打包、发货……来自全球的物流包裹有序进出仓。作为首批入驻的企业之一,成都澳云在短短几年之内,累计跨境贸易交易总额已超过10亿元。

“高峰期订单量平均每天能达到1万单左右。”成都澳云物流总监王亚军说,“公司发展这么快,与天府新区国际新通道建设不断加快、开放纽带作用不断增强密不可分。”

开放平台日益丰富,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兴隆湖畔东岸,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展厅里,一张世界地图标注出通向全球的技术转移通道。该中心项目总监欧阳双说:“从没想过,2年时间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就能链接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与全球200多家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厚植开放坚实土壤。天府新区已建成全国首个省级层面主导建设的中央法务区,吸引近400家涉法服务机构入驻。“推动成都国际商事法庭落地,落户‘一带一路’商事调解中心等特色法律服务项目10余个,天府新区着力打造西部法律服务高地。”天府中央法务区工作处处长李玲说。

城园相融:公园城市为人民

近年来,天府新区持续以新发展理念之“魂”,塑公园城市之“形”,坚持人民至上、成果共享,不断增进公园城市的民生福祉。

高规格举办四届公园城市论坛,首设公园城市建设局、公园城市研究院,制定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标系统,发布公园城市指数框架体系,开展公园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公园城市从试点探索,逐步向标准化、体系化、系统化、规范化转变。

在这里,“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特质愈加鲜明。姜莹是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的一名规划师,见证了这里10余年的发展,她不禁感慨:“公园城市,人人受益。”

兴隆湖畔的湖畔书店,人们透过书店内的玻璃幕墙,可以看到湖底的景象。新华社记者董小红 摄

扔飞盘、划皮划艇、露营……每到周末、节假日,兴隆湖畔人头攒动、游人如织。丰富多元的玩法让这里成为热门打卡点。

聚焦构建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10余年新开办学校100余个,新增学位10.6万个;规划布局118个“15分钟生活圈”,一批家门口医院投用……高品质宜居宜业,成为天府新区的代名词。

随着城市格局优化提升,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也在加快塑造。

麓湖公园社区地处天府新区核心区,面积达9.3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5万,是一个园区、住区、景区“三区”融合的开放社区。近年来,该社区通过搭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平台,引导100多家社区商家加入,支持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商品,撬动起居民、社区商家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参与社区志愿活动,不仅能认识朋友,还有‘小奖励’,快乐又充实。”社区居民邓陵说。

麓湖公园社区工作人员在介绍志愿者积分数字平台。新华社记者董小红 摄

“我们将在服务保障民生上下足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让市井烟火有味又有序,努力建设人民至上、成果共享的公园城市先行区。”四川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说。(记者董小红、李力可)

编辑:郑健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