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红,心连心,邻里街坊共欢喜。”在广州黄埔区红山街道广冶菠船社区,街坊们总爱拉着板凳围坐一处,与居委会干部、物业代表纷纷热络“开聊”,亦或是搭起全民“K歌唱跳”的舞台,喜气洋洋地共度一个暖心难忘的惬意午后。
这是黄埔区红山街道“红山红 心连心”党建品牌落地开花的真实场景。
为探寻基层治理红山样本,11月26日,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社)主办的“魅力广州·典范街镇”寻找广州十大魅力街镇暨羊城晚报“Y-记者帮”广州文商旅融合发展深调研活动走进广州市黄埔区红山街道。
由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教授李仁武,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杨云,羊城晚报民生新闻部主任刘云和羊城晚报品牌传播中心政务事业部总监张健等成员组成的专家调研团,走进红山街广冶菠船社区、华坑生态示范区,了解社区“熟人圈”激活基层自治活力的实例与绿美舒心行动的美好愿景。
成立自治物业
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
走进红山街道广冶菠船社区,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榕树,小区内祥和静谧,秋风沙沙作响,干净整洁的街道,唯有斑驳树影轻舞摇曳。
“有了树就有了依靠,就有了生机。”而社区里有一位“老甘妈”,正是根植在小区居民心底里的这棵“常青树”。专家团在与居民交谈中得知,这位听起来火辣的“老甘妈”,其实就是社区书记甘少芬。
专家团在甘少芬的领路下边走边聆听社区的发展脉络,2014年,广州冶炼厂面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作为广州冶炼厂配套的职工宿舍,广冶小区也面临着无厂房资金供应、人员管理难的问题,导致小区的物业管理科直接解散。
“改制之后,整个生活区相当于无人管理,且由于居民收入相对较低,无法负担过高的物业管理费,于是我们组织下岗工人、退休职工组成物业管理会,这种模式也一直延续了多年。”甘少芬说。
一眼望去,小区内大部分楼栋加装了电梯,老旧居民楼向外延伸出崭新的楼柱,有的为了美观,外墙还粉刷了天蓝色、橙棕色,以适配居民楼,明亮又便捷的电梯成为小区标配。
甘少芬向专家团回忆,这背后是一场长达半年的“持久战”:由于楼栋首层都安装了防盗网,加装电梯后,楼栋的出入口就变窄了,有些低层住户便不同意加装电梯,强烈反对。眼看高层老年住户“下楼难”问题的解决又要搁浅,甘少芬很着急,开始多方协调。
据介绍,她先安排住户代表进行议事协商,经讨论表决后,拿出补偿方案——由高层住户众筹补贴首层住户2.2万元,但一户人家认为补偿不够,寸步不让。甘少芬没办法,只能一次又一次地上门做思想工作,坚持不懈的劝说终于促成居民和解:“‘老甘妈’,你也劝了我半年了,那我就同意了吧。”
就这样,在甘少芬和物管委的推进下,广冶小区目前已加装电梯11部,惠及256户住户,其中60%是年纪较大或行动不便的中老年人。
“这种设计结构非常好,专程留出一个空间来做电梯位,廊道上还能种点花草,‘回家路’都变得赏心悦目。”专家团成员谢宝剑赞赏道。
走访中,专家团看到一处停车场井然有序地停放着车辆。原来,广冶小区因为楼龄长,停车位规划不够,从前一直“车满为患”,小区内部道路两边都“塞满”私家小汽车。
在甘少芬和物管会的推进下,小区里的一个闲置地块被盘活了下来。“只要能解决街坊们停车难的问题,我脸皮厚一点没关系。”甘少芬一次又一次地上门沟通,讲道理,摆困难,说情怀,软磨硬泡……最后,地块的权属方才同意“借地”。
如今,小区里多了60多个停车位,停车难的问题已大大缓解。多项惠民措施落到实处,一些退休的居民赞道:“小区靓了许多,‘老甘妈‘也很好说话,我都愿意从养老院搬回来住。”
“生态美”融入生活
让居民享受高品质人居环境
华坑村坐落龙头山森林公园西北山脚,比邻广园快速路、护林路、大沙东路,靠近地铁5号线东延段双岗站,具有良好的区域位置优势。
专家团一行来到华坑村示范社区,看到绿荫连片的龙头山风景秀丽,山脚下,华坑村民聚居生活,修建起观光池塘、简氏宗祠、运动广场,街巷宽敞整洁,别具田园风光,尽显生态之美。
据了解,作为黄埔区第五批示范社区建设计划,华坑村示范社区聚焦改造“道路路面、公益停车场、运动广场、居屋立面、顶棚整治,居屋周边环境,生态园林公园、进村路口、龙头山后街护坡、田园景观”等项目,将打造具有“90印记”、宜居、宜业的特色生态村。
除改造外,还建成了知农爱农思政课堂“认知田”、农业实践训练“试验田”、高新种植产业创新创业“双创田”,打响乡村旅游品牌。
华坑村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华坑村示范社区建设带动了村社集体投入约3000万元。随着环境升级后产业转型,预计将拉动经济收入和村民自持房产增收,集体预估2024年收益约3200万元。
“华坑村的升级改造,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使得村民成为最大受惠人,这个方向是很好的。”专家团成员李仁武评价道,这样一个示范村的试点,为大批一体化的旧改项目提供了新的样板,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质。
基层治理、城市更新,凝魂聚气的强大根基、组织抓手正是党建引领。红山街道为何有成效、何以出特色、项目能推进,离不开立足红山实际的“红山红 心连心”党建品牌。
“红山红 心连心”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八心行动”
据悉,广州市黄埔区红山街出台《红山街道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创新打造基层治理样板、深化高质量发展。
以“红山红 心连心”党建品牌为重点,推出26项具体措施,力争三年内基本建成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基层治理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制定《方案》的初衷是立足红山实际,细化实化量化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红山街主要负责人介绍,“八心行动”针对性强、可行性高、落地面广,可以引领带动全街领导干部勇担当、敢作为,以“二次创业”的奋进心态和分秒必争的务实行动,为黄埔努力在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中走前列当尖兵做出红山贡献。
专家观点:挖掘社区资源优势,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谢宝剑:
红山街道充分利用社区熟人社会的优势,积极调动老党员参与治理,通过自主成立业委会,实现全面的专业管理;通过党建引领为社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整合资源推动熟人社区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吸引年轻人参与、推动年轻人融入传统单位制社区发展,这些经验值得推广学习。
建议红山街道将“百千万工程”与社区资源要素相结合,整合龙头山等自然资源禀赋和传统的美食品牌,激活高标准农田的流转。推动华坑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优化改造华坑村的人居环境,实现人居环境与产业提质升级的协同联动。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教授 李仁武:
红山街道可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持续进行农文旅方向的改造与更新,打造乡村升级改造和城市化发展的成功范例。可重点关注运动主题项目的开发,依托附近的森林公园,丰富健康休闲运动内容,使之成为微文旅和近郊文旅的重要发展基地,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为当地居民带来实质性的福音。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 杨云:
红山街道蕴含着丰富的本土文化和乡愁记忆,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与传承。在推进农业与文旅融合的过程不仅要思考如何保留地方特色,更要探索如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通过打造新的网红打卡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从而推动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
文|记者 卢佳圳 实习生 陈佳旎
图|记者 江皓轩 卢佳圳
视频|记者 卢佳圳
海报|胡斌斌
包装|胡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