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小镇 | 牧明:关注创作本身,不断自我诘问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4-12-04 15:01
金羊网  作者:  2024-12-04

小镇是影像创作中重要的美学视角,2024山海计划以“回到小镇”为主题,旨在鼓励青年创作者以当代小镇为坐标,挖掘更多在地表达的可能性。7月中旬,2024山海计划20强青年导演齐聚广州花都区炭步镇,在拥有超过七百年历史的塱头古村及周边开启了一场驻地超短片创作,用镜头发掘和诠释他们心目中的小镇气质。短短一天时间内,青年导演们单枪匹马“游历小镇”,他们的创作力也得到了极限的开发和挑战。

本期特邀2024山海计划20强青年导演牧明,围绕小镇生活、小镇影像、短片创作等话题漫谈小镇,形成口述文章,文章发表前已经过受访人审校。

生于1997年,独立野派的摩羯“铲屎官”。曾独自肄业北漂四年,期间任职于北京禾和影业星耀旗下。参与多部国际国内获奖电影长片的制作;地方文旅局系列片总导演、以及一线品牌和明星艺人的广告服务经验;家有八只豹猫,爱好武术舞蹈。  

我与家乡是一种藕断丝连的关系

我的故乡在茂名化州,本次参与山海计划提交的故事,便是通过小镇青年身上的地域认同,聚焦在故乡这片土地。由于以前长期在北京、深圳等地辗转生活,我与家乡一直是一种藕断丝连的关系,土地情怀始终是血缘关系给予的。城与乡的碰撞产生了许多议题,在“围城之下”,我体会到很强烈的边缘感。

此次山海计划由广东本土媒体羊城晚报发起,作为一名广东创作者,很自然就看到了这个机会。在参与山海训练营期间,深刻感受到各项目的导演风格迥异,大家在每天晚上的剧本围读会上也十分友善真诚。

小镇是多元语义的

在《虎鹤离青》剧本中,我与编剧伙伴钟泽宁都比较认同:“回到”是“对望”,是“身份”,也是“决策”,而小镇本身带着多元语义。“回到小镇”的意义则是故事和人物的组合赋予的。

我们的主要线索由主角的深圳校服遗失展开。深圳校服有其独特的大湾区时代特性,而洪拳则赋予了在地的文化背景和影片类型风格的延展。校服具备社会对主角的书写,以及自身社会归属感的认同,是他自觉的选择、个人形象的自我认同、以及个性化的内心冲动。

牧明入围2024山海计划20强项目《虎鹤离青》概念海报

但在无形中,他也因为这一标签,与自己的家乡形成了某种隔离。而他的一个在地洪拳伙伴,更带有荒蛮的泥土气息,不惧规则,总是在紧要关口狠狠给自诩“精英思想”的主角沉重一击。一强一弱的碰撞,以及由土地血缘结盟、熟人社会关系缔联、农村套路深的境遇,给两位主人公带来了冲击。

游荡小镇,想象故乡

此次在山海训练营开展驻地超短片创作,我使用的设备是手机,希望超短片表达更轻型和自由,也不考虑过于庞大的外加附件,转而采用斯莫格套件来辅助手持和控光滤镜。

驻地超短片《荷莲子规啼》中,在回乡前夕,人物游荡在城市的商业小镇里而引发对家乡的想象。我让演员吴培林游荡在梳式布局的古巷中,还做了传统永春、空翻的动作。建筑与民俗文化的结合让我注意到了禾楼,它给我的感觉很像“马小军的烟囱”,影片最后的视角落在一排宗祠上,勾出它的心结。塱头古村青砖灰瓦的明清广府古建筑群,上面的人字封、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龙船脊,让我特别想做一个南方版的“炭步李天然”,于是我们就疯狂“上屋下湖”,做了一些招牌的动作。由于这次时间紧迫,浅描了一下人和场,这里有趣好玩的东西应该还蛮多。

长大是一场不断舍弃丢失的马拉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作者的内容表达是核心。作为95后创作者,27岁却在跟故乡纠缠。在创作方向上,长大是一场不断舍弃丢失的马拉松,我试图在寻找以前的种种固执,虽然它在洪流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且带有偏见(笑)。

工业技术加快了文明迭代,零零后已经势不可挡。形式上,诚然媒介在不断丰富,不过我感觉积极拥抱和背对观众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却是最讨巧的选择(笑)。创作工具早已不是局限,手机拍Raw视频照进现实;国产的影像品牌也在世界范围内占据相当席位,专业市场也有性价比的选择。但我更关心的是创作者本身,是否被资本挤压而妥协表达?是否关心过自己的生存状态?能否能找到精神与执行双重契合的理想共创伙伴?这是我在创作中不断自我诘问的。

小镇电影推荐

费穆的《小城之春》、凌子风的《边城》、徐小明的《少年吔安啦》、侯孝贤的《南国再见南国》、钮承泽的《艋钾》、贾樟柯的《江湖儿女》。

《小城之春》电影海报

采访:詹锡伟

编辑:蔡淳淳

排版:实习生汪映宏

审核:吕楠芳

编辑:刘嘉文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