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12月6日
我们迎来冬季的第三个节气
大雪
大雪时节,北方大地粉妆玉砌,倚门听雪;岭南山川色彩斑斓,秋光怡人。
仲冬时节,羊城晚报·羊城派《节绘岭南》携手奔流新闻,邀您自西部石都酒泉沿河西走廊南下,至岭南石都云浮——来一场“有云有酒有故事”的旅行。
大雪已至,新雪对新酒,醇香入口时,眼前仿佛有一汪清泉涌动,一个少年英雄的身姿在祁连山下渐渐清晰。
那时明月朗照,御酒入泉,三军共饮,万丈豪情。历史不但隆重记下霍去病的名字,酒泉也因此得名。此后,醇厚与清冽酿造的酒味飘香千年。
千年来,河西走廊迎来送往多少旅人,有些故事已被风沙吹散,但庇护绝美雕塑的石窟还在,鸣沙山月牙泉旁的胡杨林还在。
每到大雪时节,皑皑白雪为莫高窟披上银纱,九层塔身静静伫立,洞窟内彩塑与壁画栩栩如生,斑驳洞壁一眼望千年。
伴随着驼铃声声,旅人踏入鸣沙山。沙雪交融中,月牙泉如一弯明镜镶嵌其间,远观似大漠中的明珠。
沿着玉门关再往西进入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一望无际的戈壁上怪石屹立,这是历史与自然共筑的杰作。
千百年来,这座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静候着每一位风雪来客。这里有敦煌辉煌文明和大漠迷人风光,这里有一幅苍凉壮阔的古道画卷。
千年古郡酒香氤氲。在数千里之外的另一条古水道上,历史似乎构建着某些诗意的对照。
“岭南祖地”云浮,一座以云为名的城市,也曾是海上丝绸之路一处重要水陆交汇点。深岭溪壑中,这座芳名不显的城市,却潜藏着数十万年的文化遗存。
红土莽莽间,磨刀山遗址无声诉说着岭南先民记忆;南江之畔,大湾古建筑群雕梁画栋散发着古雅气息。
丘陵山峰间,龙龛岩摩崖石刻隐于山峰溶洞内,却难掩“岭南第一唐刻”的瑰宝光芒。
群山环绕处,千年古刹国恩寺梵音缭绕,在千年古荔的点缀下,六祖惠能故居更显清净静谧。
在这万物蛰伏的大雪时节,冷冽的风一路从西北吹到岭南,却吹不冷人间烟火。
行旅之人入屋后,一碗热腾腾的敦煌驴肉黄面,暖人心脾。
温室大棚里的人参果鲜亮饱满,果香扑鼻,眼下正是采摘好时节。
云浮人的秋冬仪式感,则从晒腊味开始。秋风吹过,新兴农家纷纷将熏制的腊肠腊肉挂在天台、阳台,香味在秋日里弥漫。
而郁南山野间,沙糖桔缀满枝头,在这清寒的秋冬,送上甜蜜的问候。
仲冬时节
万物潜藏
执一杯泉酒
观几朵浮云
祝冬安!
来源 | 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
文案创意|樊美玲 吴瑕
手绘、视频|陈健怡 何晓晨
策划统筹|纪映云
监制|郑华如 黄建隽
特别鸣谢|奔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