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源市的龙川绿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油农业”)绿油古法压榨车间,榨油师傅使用非遗传承的古法榨油技艺正在榨山茶油:晒干的山茶籽放入碾盘后被均匀碾成细粉,经过蒸粉、压饼、上榨等步骤,再装上压膛木块及木楔后用石锤敲击着木楔,色泽金黄的山茶油便从槽中轻缓流淌而出,整个压榨车间芳香四溢。
龙川自古就有油茶种植历史,是“国家油茶生产重点县”。据龙川县志记载,油茶种植可追溯到隋唐时期,距今已1500年。今年9月,“龙川山茶油”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河源市第四个、龙川县首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古法榨油历史悠久
龙川古法榨油是一门古老民间手艺,经过代代口耳相传,堪称民间手工艺的“活化石”,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科普教育价值。至今,龙川古法榨油技艺已传承五代,历时130多年。
龙川县赤光镇浮下村的骆东梅是掌握全套技艺的人之一。骆东梅说,他有一个梦想,就是想把家乡“赤光”变成“油缸”,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使用家乡美味、原生态的山茶油。于是,他在2015年回乡创办了公司继承并保护古法榨油工艺。
作为第五代龙川古法榨油传承人,为延续、传承古法榨油技艺,骆东梅召集该技艺主要传承人成立专项保护小组,聘请专业摄像团队,将每道工艺、每步流程以及技艺发展历史、项目发展情况等拍摄、整理成文字和影像资料建档保存。同时为扩大传承人队伍,他还完成下一代传承人的甄选和培育,到目前已经培养、培训6名榨油师傅,并在龙川县投入资金建成古法榨油车间,建成的绿油古法压榨车间也是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艺升级提高产能
绿油农业是一家专注原生态油茶种植、研发生产、精深加工和集休闲养生、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油茶企业。据骆东梅介绍,除了古法压榨车间以外,该公司还拥有一条年产1000吨的压榨茶油生产线,生产线采用现代化双螺旋压榨机低温物理压榨技术,经过116层过滤系统,以及自动化、无菌灌装车间,严格把控品质。
近年来,该公司在古法榨油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通过与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油茶产品研发机制,成立“龙川油茶研究所”,大力研发保留油茶的营养价值,用更健康、更科学的加工工艺打造品质更高的山茶油。
骆东梅介绍,目前公司年产量达到了1000吨,通过压榨工艺提升产能和产品的销量,加大挖掘茶油的价值研发延伸产品,目前已生产出茶油洗护用品系列、茶油护肤品等。
从“小特产”到乡村振兴“大产业”
绿油农业的发展只是龙川油茶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龙川县大力推动油茶种植,目前全县油茶种植总面积达45.59万亩,从事油茶生产经营的企业达155家,30亩以上种植大户1128户,从事油茶产业人员超1万人。鲜果总产量约15.14万吨,油茶籽年产量约3.78万吨,茶油产能达0.94万吨,油茶产业产值11.86亿元(鲜果),加工成茶油产值达18.93亿元,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产品开发向精深加工方面转变,市场由分散经营向品牌销售转变。
此外,龙川县委、县政府不断擦亮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金字招牌”,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驻龙川县工作队的赋能下,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油瓶子”基地,以建设“全国油茶示范县”“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为契机,将油茶产业打造成具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把油茶“小特产”做成了乡村振兴“大产业”。
(袁文康 骆永胜 谭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