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粤卫信
11月上旬,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先后派出眼科和泌尿外科专家团队,赴斐济、瑙鲁、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开展白内障手术和泌尿外科微创手术,受到岛国民众的热烈欢迎。
近日,外派专家团队回国后接受记者的采访,讲述了广东与南太平洋岛国“双向奔赴”的深厚情谊。他们构想,未来要发挥远程会诊作用,通过培训当地的专科医生,建立眼科和泌尿系诊疗系统,为当地民众做好早期筛查,从根本上降低当地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从忙手术到建早筛系统
广东医生思考帮扶提升计划
今年11月13日,由中山眼科中心防盲治盲办公室副主任黄文勇带领的“光明行”医疗队,开启广东专家第五次“送医上岛”斐济“光明行”,使47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随后,专家团队转赴瑙鲁,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义诊。这也是中瑙两国复交以来首支抵达瑙鲁的中国医疗团队。
瑙鲁是一个位于太平洋中部、总人口约1.3万人的岛国。黄文勇介绍:“因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瑙鲁人肥胖率高、糖尿病并发症高发,最常见眼病为白内障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短短7天时间,医疗队共接诊了100名患者,成功实施22例白内障复明手术,7例视网膜激光手术,以及1例翼状胬肉切除手术。
在实施手术过程中,专家们也发现一个难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外科主治医师向武说:“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视网膜未脱落之前,尚能进行激光治疗,但是一旦完全脱落,手术难度大增,而且术后视力恢复不佳。其中,有7名患者处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晚期,我们及时进行了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防止病变进一步恶化为不可逆盲。”
虽然瑙鲁只有1万人左右,但如何减少当地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致盲发生率,是“送医上岛”援外项目开展后,广东医生深思的问题。
“实际上,当地有眼底照相机,只是没有人会操作,未能用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中。”黄文勇表示,“如果能通过眼底照相给居民进行眼底病变的筛查,运用远程会诊技术,我们就能给出诊断,并培训当地全科医生,让早期眼底病变患者进行激光治疗。这样一来,就能建立糖尿病视网膜早期筛查和治疗体系。”
根据国际经验,通过早筛可以让致盲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风险降低75%。广东医生提出的建立人工智能的远程会诊系统以降低当地糖尿病视网膜致盲风险的建议,引起了当地公共卫生官员的强烈兴趣。
等着中国医生做手术
岛国民众把信任交给广东医生
“当地五六十岁的男性居民前列腺增生非常严重,常常达到100-150克。这导致患者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的情况很普遍。”11月11日至24日,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吴芃等5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第二次赴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开展泌尿外科微创手术及患者随访。
以往,这些患者被安排给澳大利亚或者新西兰的医生定期做手术。但是广东医生上岛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专家团队此次上岛,更着重于精准帮扶,特别携带中国制造的医疗器械,采用中国医生独创的前列腺剜除手术,在当地开展了多例复杂疑难微创手术,并且手把手指导当地医务人员掌握手术操作。”吴芃说。
吴芃表示:“这次巡诊和我们以往巡诊有很大不同,他们的骨干医护人员曾经到南方医院接受过培训,非常清楚这几个疑难手术病例具体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技术和耗材,也能直接告诉我们需要实地教学的关键点。”
“由于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当地居民向医疗队表达感激之情,常常把最受欢迎的食物——鸡腿和鱼送给医生。”吴芃笑着说,“当地群众说就等着广东医生去给他们做手术。”
据悉,在上岛期间,专家团队在所罗门群岛和瓦努阿图共培训近百名医护人员、开展17台疑难手术及示教。其中,手术年龄最大的患者82岁,插尿管3年,手术后他彻底摆脱了尿管。
吴芃告诉记者:“目前广东已经搭建中国(广东)南太岛国微创外科培训等远程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岛国同行传授微创手术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以流畅的画面、清晰的讲解展示中国专家娴熟的手术技巧、先进的教学理念,令当地同行非常震撼。”
12年来的“双向奔赴”
探索创新国际医疗合作模式
自2012年以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加强对岛国工作的统筹协调,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方式与南太平洋岛国“双向奔赴”,开展国际医疗交流与合作。
记者从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截至目前,该委共派出27批199人次医疗代表团赴与我国建交的11个太平洋岛国开展以“光明行”“爱牙日”“中医康复”“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等为主题的“送医上岛”义诊、健康普及、学术交流等活动;举办4期“太平洋岛国医学高级人才培养项目”培训班,为库克群岛、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汤加、瓦努阿图6个岛国培养39名骨干人才,着力帮助当地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针对当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出率高的情况,医疗队特别就糖尿病患者的眼健康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供相关培训,建议未来在赴瑙鲁开展“光明行”项目时,进一步探索适宜的帮扶合作模式,助力瑙鲁医疗水平提升。
广东医生继续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探索创新国际医疗合作模式,提供高效可行的“中国方案”,实施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项目,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