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柳
12月7日至8日,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在广州举办主题为“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迈向世界最好湾区”的广州论坛2024年年会。超过百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各界精英参会。
在8日上午的主旨演讲环节,滴灌通创始人及主席、港交所前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深圳市原副市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日本工程院院士、立命馆大学政策科学部教授周玮生以及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分别围绕主题作出相关判断、给出相关建议。
李小加以滴灌通机制为例阐述了大湾区在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制度创新及适用场景。在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中,实体经济对接资本市场往往面临“高门槛、高估值、高交易成本”的“三高”问题,导致投资资金空转等资源错配问题。滴灌通机制以企业收入为基础,旨在有效降低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他强调了风险分段和多层分担投资决策对于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他希望滴灌通机制可以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进入资本市场的机会,促进资本有效配置,从而推动整个金融体系健康发展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唐杰分析了广州、深圳中心城市建设以及广东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未来趋势,强调城市分工、区域协调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他指出,面对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广东应发挥广佛同城化、深莞一体化优势,大城市要成为科创策源地,加强高端产业引领,各城市从零和博弈转向分工合作,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城市群。此外,他还提出“企业创新是爬梯子,政府需要搭梯子”的观点,呼吁政府加强对企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
郑永年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广州产业发展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他认为,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表现出技术和产业的高度集中性,美国集中在硅谷和纽约,中国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他指出,我国应适度放松监管,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同时,他建议在广州、深圳、香港等地设立科创特区,推动基础科研、应用技术转化和金融服务“三驾马车”的紧密结合,助力大湾区成为中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摇篮。
周玮生深入探讨了世界文明带的产生原因、世界中心城市的变迁以及四大湾区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重要性。他分享了东京湾开发的经验,包括东京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环保政策和城市治理模式;总结了东京湾开发中环境保护的经验和教训,如生态破坏、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他强调,广州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可借鉴东京湾开发的成功经验,加强环境保护,完善城市治理模式,提高城市宜居性,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曹远征针对大湾区超大规模性优势发表了洞见。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生产网络具有高度弹性和全球化的特性,这与改革开放历程及大湾区的制度安排密切相关。他指出,广州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能够为各类企业提供所需的配套服务,这是大湾区的特色之一。他还以新能源汽车为例,阐明新能源汽车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价格优势,更在于背后大湾区大规模生产网络和市场需求的导向。他认为广州有条件成为全球中心城市,建议大湾区充分发挥超大规模性优势,推动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8日下午的议程围绕两个主题开展专家对话。
在“中心型世界城市发展的经验与模式”的主题对话中,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旧金山湾区委员会全球业务拓展高级经理吴振龙、马来西亚槟城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基明、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江雨、阿联酋沙迦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柴绍锦透过多元视角,针对不同中心型世界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
在“世界湾区的科技与产业发展”的主题对话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署理院长及碳中和与气候变化学域讲座教授齐晔、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具身智能中心主任及世界青年科学院院士刘少山、中部知光技术转移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林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互联网和新经济专委会副主任谷雨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对于科创与产业发展的宝贵看法。
广州论坛旨在汇聚专家学者及各界精英为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贡献智慧、链接资源。来自世界著名湾区以及全国主要城市的专家学者、各界精英为“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迈向世界最好湾区”建言献策,分享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