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柳卓楠
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广州南沙重任在肩。12月10日至12日,广东省人大代表在广州集中视察,围绕南沙陆路交通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区内快速交通路网规划建设等议题,分组展开实地调研,并举行相关座谈会,为南沙打造“湾区交通中枢、通江达海门户”建言献策。
据悉,此次集中视察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人大代表出席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酝酿提出代表议案建议及审议大会议题等做准备。
加快推进南沙与湾区城市的互联互通
“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方圆80公里范围内汇聚了大湾区11座城市,覆盖5大国际机场……”11日9时,人大代表们首先来到南沙新区规划展览馆,了解南沙的整体区位建设和历史沿革。
本次调研的一大重点是关于南沙如何加快与周边大湾区城市轨道交通的连接。当前,南沙虽然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但由于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尚未完善,还未成为大湾区真正的“交通中心”。
今年年初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市交研院牵头编制完成的《南沙区交通规划优化提升及近期实施计划》中明确,以打造“湾区交通中枢、通江达海门户”为目标,到2025年初步形成南沙与湾区城市“1小时交通圈”。
南沙在推进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上有何问题和困难?如何更好地发挥南沙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战略意义?带着这些问题,代表们先后视察了南沙客运港、深江高铁南沙站、庆盛高铁站、深中通道南沙联络线等地。
参与调研的省人大代表、广州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林伟洪建议,兼顾南沙与广州中心城区、大湾区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全力推进广州地铁15号线(一期)、省道S111改扩建以及穗深通道等跨区域交通项目的建设,真正将南沙从“湾区地理几何中心”转变为“湾区交通中心”。
省人大代表、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哈迎飞表示,经过此次调研,她感受到南沙在重大战略性平台建设上已经起步成势,尤其是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拓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她希望接下来能够进一步聚焦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香港与南沙之间的高铁班次,推进两地之间的双向直接交通和“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成型,更好地服务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
缩短南沙到广州市区的通行时间
围绕如何完善南沙区内各发展组团之间的快速通行路网,人大代表们实地了解了广州地铁4号线庆盛站、市南大道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项目点、省道S11路段(西樵大桥、九比大桥)等地,重点了解地铁15号线一期、32号线一期等项目进展情况,以及南沙区中部通道、西部通道(省道S111)建设情况。
在地铁4号线庆盛站,人大代表们对南沙区地铁线路规划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省人大代表、云从科技广东公司总经理姚志强说,地铁4号线建设较早、速度较慢,地铁18号线作为时速160千米的地铁线路,在出行效率上大大提高。但目前这两条地铁线路尚未打通。“如果能够尽快联通这两条地铁,市民出行会便捷很多。”姚志强说。
省人大代表、广州慧智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阳对此也深有感触。“通过这次考察我们看到了很多潜在方案,比如通过在南沙区内建设地铁环线(15号线一期、32号线一期)的形式,连接4号线和18号线,方便市民在南沙区内换乘,也提升了地铁的运营效率。”李阳表示,通过这次调研,代表们对南沙发展的最新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接下来会举行座谈会,把相关调研情况汇总,提出一些扎实有效的意见,助力南沙发展。
省人大代表、广东广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黄山建议,加快完善南沙区地铁、高铁、城际铁路等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加快路网建设,最大程度发挥它的地理优势,推动南沙发展驶向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