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逻辑破坏全球秩序,零和博弈注定自食其果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4-12-20 16:43
中国日报网  作者:  2024-12-20

近日,美方在“实体清单”、国防法案等方面的一系列行动又让“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在网络空间这个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各国均须从做好应对网络空间潜在威胁的准备,但是霸权逻辑破坏全球秩序,零和博弈注定自食其果,各国在居安思危的底线思维中,还应谨记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稳定,避免将网络空间变成零和博弈的竞技场。

一、美密集渲染“中国威胁”,恶意抹黑中国政府

2024年12月,美国政府以“人权”和“安全”为由,陆续将138家中国公司列入商务部的“实体清单”,涉及领域包括网络安全、半导体等。2024年12月11日,美众议院以281票赞成、14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高达8950亿美元的《国防授权法案》。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麦克·罗杰斯在院会致辞时表示“为应对来自中国日益增长的威胁,我们还必须恢复军队对杀伤力的关注”。实际上,关于“中国威胁”的论调不绝于耳,此前,美众议院听证会上,主席迈克·加拉格尔在开场白时就盖棺定论道“20多年来,中国一直在网络空间攻击我们的政府、国防承包商、科技公司”。参与听证会的政治领袖和专业人士同样在证词中表达了对中国威胁的担忧。这些打着民族、人权幌子的认知渗透,都会在不易察觉的情况下给更多的群众种下与中国政府对立的种子。

二、美开启认知域作战与网络军备竞赛,网络空间对抗形势严峻

美国密集渲染“中国威胁论”不仅影响着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也会给国际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一是加深美国社会对华错误认知。美国相关听证会和政策报告为散播涉华虚假信息提供了媒介和官方背书,加深了美国公众对华误解,恶化我国舆论形象。“真相是由手握麦克风的人主导”,在没有中国代表参与的听证会上,任何不实的指责都不会被驳斥,任何无端的猜测都不会被澄清。“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不绝于耳,成了一些国家国内政治中的惯用工具,人为地提供了阻遏中国走向世界的政治借口。这种以虚假信息为基础的舆论战,长期来看将破坏国际社会的信任基础,阻碍多边合作与和平发展,并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激化对立,带来更加严重的冲突风险。

二是加剧网络空间对抗军备竞赛。宣扬“中国威胁论”除了歪曲中国政府形象外,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借此进一步发展网络空间对抗能力。在分层网络威慑的战略指导下,在“前出狩猎,持续作战”的理念引领下,美国政府正在进一步加强与盟友及私营部门的技术合作,强化其对整个网络空间的掌控能力。事实上,近年来美国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战略部署和投入有增无减,2024年网络安全的民用预算达到127亿美元,平均每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速。在大国不愿直接军事对抗的背景下,具备隐蔽、软杀伤等特点的网络空间力量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主要战力。

三、美方网络霸权肆意扩张,全球合作面临危机

一是采用“持续作战”“同盟”等具有很强侵略性和进攻性的网络威慑理念。美国利用其网络技术优势,试图控制网络空间将世界各国置于其主导的全球秩序之下,迫使世界各国在利益和安全之间做出选择:加入强者的联盟享受网络带来的利益,或是出于战略考量而放弃网络的使用,抑或是成为网络空间中随时待宰的羔羊。这种霸权逻辑不仅破坏了全球合作机制,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对抗与不信任。近年来,关于拆除中国“网络防火墙”的呼声不断,美众议院成员穆勒纳尔更是撰文表示中国对外输出监控技术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家安全。若继续在网络空间维持这种零和博弈的霸权主义思维,最终只会加深国际社会的裂痕,导致更广泛的对立和冲突。

二是采取以“中国威胁论”为面纱的泛安全化策略。随着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高速迭代发展,客观上必然推动网络空间对抗强度的升级。而且作为典型的非对称攻击手段,网络空间攻击和防御的性价比差异极大,防御方需要万无一失,而攻击方只需要发现一个漏洞,战争双方都将更倾向于进攻,进攻占优的网络空间技术特征刺激着各国发起网络军备竞赛。当前,美国已经进入了智能化、自动化、批量化网络武器生产模式的历史阶段,针对全球的情报窃取也进入了常态化的作战状态。这种泛安全化策略已然演变为制造“假想敌”的偏执心态。大国之间若想保持克制的发展竞争,必须确保彼此之间的网络对抗始终保持在双方可接受的程度内。否则,继续沿袭这一霸权逻辑,不仅无法保障各国安全,反而会导致全球的不稳定,最终自食其果。

编辑:吴方舟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